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甲公司2002年至2008年发生有关经济业务。 (1)2002年1月10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货款为2000万元(含增值税额)。合同约定,乙公司应于2002年4月10日前支付上述货款。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乙公司到期不能偿付货款。经协商,甲
甲公司2002年至2008年发生有关经济业务。 (1)2002年1月10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货款为2000万元(含增值税额)。合同约定,乙公司应于2002年4月10日前支付上述货款。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乙公司到期不能偿付货款。经协商,甲
admin
2009-02-19
43
问题
甲公司2002年至2008年发生有关经济业务。
(1)2002年1月10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货款为2000万元(含增值税额)。合同约定,乙公司应于2002年4月10日前支付上述货款。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乙公司到期不能偿付货款。经协商,甲公司与乙公司达成如下债务重组协议:乙公司以一批产品和一台设备偿还全部债务。乙公司用于偿债的产品成本为432万元,市场价格和计税价格均为54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用于偿债的设备原价为1800万元,已计提折旧720万元,市场价格为9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80万元。债务重组日为2002年12月31日。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预计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6年,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甲公司已计提坏账准备400万元。
(2)2004年12月31日,由于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利变化,致使其发生减值,甲公司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420万元,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400万元。
(3)假设甲公司为使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2006年底决定从 2006年12月31日起对该设备进行改造。
(4)2007年1月1日向银行专门借款5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12%,每年1月 1日付息。
(5)除专门借款外,公司只有一笔其他借款,为公司于2006年12月1日借入的长期借款600万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8%,每年12月1日付息。
(6)由于审批、办手续等原因,厂房于2007年4月1日才开始动工兴建,工程建设期间的支出情况如下:
2007年4月1日:200万元。
2007年6月1日:100万元;
2007年7月1日:300万元;
2007年9月1日:12月31日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工程于停工4个月。
2008年1月1日:100万元;
2008年4月1日:50万元;
2008年7月1日:50万元。
工程于2008年9月30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专门借款中未支出部分全部存入银行,假定月利率为0.5%。假定全年按照360天计算,每月按照30天计算。
要求:
(1)编制2002年12月31日债务重组时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003年计提折旧时的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2004年末提取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4)编制甲公司2005年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5)计算2006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6)编制甲公司2006年12月31日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的会计分录。
(7)计算2007年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和应计入当期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8)计算2008年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和应计入当期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9)编制有关固定资产达到预定用途的会计分录。
选项
答案
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 (1)编制2002年12月31 日债务重组时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900 库存商品 5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40×17%=91.8 坏账准备 400 营业外支出 68.2 贷:应收账款 2000 (2)编制甲公司2003年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900÷6=150 贷:累计折旧 150 (3)编制甲公司2004年末提取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2004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00-150×2=600(万元) 2004年末可收回金额=420(万元) 2004年末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0-420=18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0 (4)编制甲公司2005年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420÷4=105 贷:累计折旧 105 (5)计算2006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2005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00-150×2-105×2-18O=210 (6)编制甲公司2006年12月31日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210 累计折旧 51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0 贷:固定资产 900 (7)计算2007年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和应计入当期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①计算2007年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2007年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金额=500×12%=60(万元) 2007年1—3月和9—12月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费用=500×12%×7/12=35(万元) 2007年专门借款存人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500×0.5%×3+300×0.5%×2+200×0.5%×1=11.5(万元) 其中:在资本化期间内取得的利息收入=300×0.5%×2+200×0.5%×1=4(万元) 在费用化期间内取得的利息收入=500×0.5%×3=7.5(万元) 2007年应予资本化的专门借款利息金额=60-35-4=21(万元) 2007年应当计入财务费用的专门借款利息金额(减利息收入)=35-7.5=27.5(万元) ②计算2007年一般借款应子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2007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00×2/12=16.67(万元) 2007年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16.67×8%=1.33(万元) 2007年一般借款发生的利息金额=600×8%=48(万元) 2007年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一般借款利息金额=48-1.33=46.67(万元) ③计算2007午应予资本化的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金额 2007年应予资本化的借款利息余额=21+1.33=22.33(万元) 2007年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利息金额-27.5+46.67=74.17(万元) ④2007年有关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22.3 财务费用 74.7 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 11.5 贷:应付利息 108 (8)计算2008年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和应计入当期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①计算2008年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2008年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金额=500×12%=60(万元) 2008年应子资本化的专门借款利息金额=500×12%×9/12-45(万元) 2008年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专门借款利息金额=60-45-15(万元) ②计算2008年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余额 2008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200×9/12+50×6/12+50×3/12=187.5(万元) 2008年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187.5×8%=15(万元) 2008年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一般借款利息金额=48-15=33(万元) ③计算2008年应予资本化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金额 2008年应予资本化的借款利息金额=45+15=60(万元) 2008年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利息金额=15+33=48(万元) ④2008年有关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60 财务费用 48 贷:应付利息 108 (9)编制有关固定资产完工达到预定用途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210+(300+100+50+50)+22.33+60=792.33 贷:在建工程 792.33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xn0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级会计实务题库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类
0
中级会计实务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政府发行公债的时间、规模、种类、期限应根据政府财政资金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这表明政府债务具有()的特征。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被作为()。[2005年真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合同要经过()两个阶段。
集中营销这一市场覆盖策略的缺陷在于()。[2008年真题]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商品价格的涨落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这种调节通常只能是一种()。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6月份A企业将甲产品销售给B商场,取得含税销售额234万元,则A企业6月份销售甲产品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为()万元。
在我国,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的基本要求包括()。[2006年真题]
通常情况下,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是()。
随机试题
合同法定解除权的一般事由有()
AlthoughAprildidnotbringustherainsweallhopedfor,andalthoughtheCentralValleydoesn’tgenerallyexperiencetheatm
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有关苯妥英钠的论述错误的是
腹痛剧烈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宜
气管内插管对气道死腔量的影响是
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4个阶段均涉及到的工作是()。
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对软基和岩基均适用的方法是()。
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与长期借款筹资相比较,普通股筹资的优点是()。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讲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保持在较为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