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admin2018-10-20  35

问题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选项

答案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①皮亚杰的发展观。皮亚杰的理论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建构主义发展观,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诟。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②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论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动作划分为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 (2)发展的因素与结构。 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心理发展的结构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其中图式为核心概念。 ①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和丰富,即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及平衡的作用而逐渐构成新的图式。 ②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量变)。 ⑧顺应:改变主体的动作(图式)以适应客体(环境)的变化。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 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质变)。比如,小孩从吃奶改为吃饭,从用勺子改为用筷子,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 ④平衡:同化与顺应导致的适应,使机体暂时达到平衡,但这只是下一个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其中,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心理发展的过程:平衡—不平衡一平衡(适应)。 (3)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顺序性。每个阶段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儿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 2岁);形式运算阶段(1 2岁以后)。 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有以下特点: ①各阶段是连续的,但具有阶段性,即各阶段有自己独特的结构; ②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先后次序固定; ③阶段之间可以有交叉; ④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和结构的基础,但之间有本质差异; ⑤同一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水平相当; ⑥心理发展的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和新结构。 (4)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①不仅要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儿童思维的过程,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②要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儿童通过自发地与环境进行互动,去自主地发现知识。 ③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思维的训练。 ④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Zti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