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大致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估计至少要十年,多则十五年或二十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

admin2022-09-16  23

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大致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估计至少要十年,多则十五年或二十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论述过“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这种认识上的改变,主要原因是(          )。

选项 A、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开始实行
D、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答案A,B,C,D

解析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952 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论述过“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这种认识上的改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52 年6月,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说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必要的了。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这集中地表现在公私比例的变化上。以工业为例,1949年到1952年,国营经济从33.9%上升到50%. , 私营经济从62.7%下降到42%。这种变化,用周恩来的话说,就是“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这说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fG4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