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社会中还存在部分不孝的现象。北京某机构因此搞“中华小孝子”活动,希望能够培养出众多的孝子。你怎么看?

admin2013-04-22  35

问题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社会中还存在部分不孝的现象。北京某机构因此搞“中华小孝子”活动,希望能够培养出众多的孝子。你怎么看?

选项

答案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尊重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社会中还存在部分不孝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小孝子”活动的启动,可以说是应时而生。 “中华小孝子”活动的出发点是应该肯定的,目的是通过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来培养孩子的孝心,但实际效果恐怕未必尽如人意。 一方面,“中华小孝子”活动的确有着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首先,孝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一条纽带,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否认,当下确实存在一些子女不孝的现象。这一活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孝亲敬老的思想美德,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孝为美的社会氛围。其次,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素养,必将影响其将来的人生轨迹。“孝为德之本”,教孩子孝敬父母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该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美德的熏染,用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培养他们的心性,对德育发展是一个积极推进。 另一方面,北京某机构搞“中华小孝子”活动的初衷虽然值得肯定,但涉及“如何衡量孝心”以及“应在什么阶段培养”等具体问题,却又需要更深层、更系统的考量。首先,孝道没有统一的可量化的评定标准。用统一标准要求孝子,既不合实际,也背离科学。其次,孝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孝”乃发自内心、表于言行的一种品德,其多半得自于儿童对社会的认知,以及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如果说存在“培养”这种“方法”的话,也是一个漫长的示范与模拟的互动过程,是长期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短期生产”。因此,仅靠一个活动进行短期培养,是完全不够的。再次,孝道的保持和增强需要长期的努力。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些实际问题更是仅仅搞一个“中华小孝子”活动所解决不了的。 我认为真正培养“孝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孝道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才能让“孝”的理念得以传承。 第二,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要想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总之,道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孝子更不可能短期产生。只有社会方方面面一起行动,才能真正营造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培养出父母膝下知冷知热的儿女,才能真正发扬“孝”文化。

解析 本题重点考察考生对特定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kje777K
本试题收录于: 面试题库地方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