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1—3反映: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懂得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应该感恩;二是认为资助者资助的目的不应是为

admin2009-07-24  44

问题 给定资料1—3反映: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懂得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应该感恩;二是认为资助者资助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得到回报,不必要求受助者以一种方式感恩。观察各方观点,请你说明:
   1.争论双方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什么?
   2.争论的焦点何在?
   要求:概括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
给定资料5—8表明: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从大学校长的“特别提醒”,到大学生是否“不知感恩”的激烈争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暴露出这种结对资助的形式,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请你就此做一个评点。要求:评析集中,详略得当,字数不多于350字。

选项

答案感恩意识的匮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以高校学生群体而言,承受着父母、社会、国家的养育之恩,感恩意识的匮乏也较为突出,许多受到扶助的学生毕业后甩手就走,令师长深感痛心;由于高考和就业的沉重压力,情商教育在现行教育体制中毫无位置,教育的功利性导致学生感恩意识的匮乏,使他们成为自利的人。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对入校学生作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的善意提醒。表明学校在情商教育上的意识觉醒和责任回归。它启示了当前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扶助,应变单纯经济扶助为经济与心灵扶助并重,对受助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为此,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情商教育体系,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贫困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获得自信,提高感恩意识与能力;学校要为受助学生搭建感恩与回报的平台,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使爱心得以“接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c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