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何某,被告:某著名学府。原告何某因不服某著名学府因身高太矮而不予录取的行政行为于某年某月某日向某人民法院起诉。法庭查明,原告毕业于温州瓯海中学,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曾被评为温州市优秀学生干部、浙江省三好学生,2003年高考文科成绩为579分,

admin2022-10-24  24

问题 原告:何某,被告:某著名学府。原告何某因不服某著名学府因身高太矮而不予录取的行政行为于某年某月某日向某人民法院起诉。法庭查明,原告毕业于温州瓯海中学,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曾被评为温州市优秀学生干部、浙江省三好学生,2003年高考文科成绩为579分,高出省重点分数线38分。她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国内某著名学府。2003年7月14日,浙江省招办公布第一批重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投档线,何某的高考成绩比该招生学校的投档线高出37分,居浙江省投报该校考生的前列。但被告在2003年7月16日,以她身材太矮为由将她的档案退回并声称其毕业生一般都当公务员,所以有身高要求,有招生自主权,在同等条件下,他们优先选择高个学生。但原告及其父母在填报志愿前认真查阅过该校的招生政策,其《招生章程》除对提前批专业队考生有身高要求外,其余各专业均无身高要求,并注明预备党员、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上述事实有相关的证据材料为证。
【问题】
请结合本案,分析学校招生行为的法律性质?

选项

答案该案关键在于界定学校招生行为的法律性质,以及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往往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专家学者各说风云,而且由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的复杂性,也很难界定学校的招生性质,该案只从一个角度,即特定的时期(学校在招生的情境中),那么学校是否有权拒绝招收校方认为条件不合要求的学生,考生是否有权要求招生学校遵守该校《招生章程》的规定录取自己呢,学校招生的行为到底怎么限制规范呢?那么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的“阿基米德支点”在哪里?笔者认为应该是法律关系正如台湾学者郑玉波所言:法书万卷,法典千条,头绪纷繁,莫可究诘,然一言以蔽之,其所研究或所规定者,不外法律关系而已。只要明确了诸多教育法律规范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性,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但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究竟有着何种法律关系呢?笔者把它界定为学校与学生的行政契约,双方得受这个契约合同的拘束。所谓行政契约(行政合同),指行政机关以实施行政管理为目的,与行政相对人就有关事项经协商一致而成立的一种双方行为。在行政合同之中,行政主体并非以民事法人的身份与行政相对人订立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而是以合同的方式来达到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即这里首先是个合同,是个契约,双方在订立之前对自己的权利义务是明朗的,是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学位条例》等确定招生简章,并在平等的选择权利下进行的,学生有权利要求高校遵守招生简章。因为招生行为是学校和学生一切权利义务的前提,不经过学校招生、学生报考并入学报到注册,学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便不能生成,也无从谈起。这好比招生简章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宪法权利。如美国1961年联邦最高法院关于“狄克逊诉亚拉巴马州董事会”案,该案的原告是几名黑人学生,他们因参加民权示威,要求废除快餐店和其他公共场所中的种族歧视而被学校开除。亚拉巴马州立学院院长通过信函将此决定通知了学生。由于学校没有为这些学生安排听证就作出了开除决定,学生们声称他们被剥夺了《宪法》第14条修正案赋予公民的正当法律程序权。法院裁决公立学校的学生因不正当行为被停学或开除的时候应该得到听证的机会,而且学校必须将听证会的安排及时通知学生,否则学校因为程序瑕疵而不能开除学生。从此该案为以后类似的案件树立了一个先例。但同时这里的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要区别开来,在市场化的教育管理是有问题的,市场是追求最大利益的地方,而学校是培养人才,这种公益性是与市场不可协调的。若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于民事契约(合同)关系,损害的不只是国民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也使公民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利遭到侵害,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公正,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qcx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政法学题库法学类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