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寒凝证,应首选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气血亏虚证,应首选

admin2010-07-04  45

问题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寒凝证,应首选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气血亏虚证,应首选

选项 A、 
B、 
C、 
D、 
E、 

答案B

解析 1.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的“尪痹”范畴,认为是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外邪侵袭,使肌肉、筋骨、关节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津凝成痰,痰瘀互结于关节,致关节肿痛,僵硬变形。西医认为本病病因未明,目前认为主要与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有一定关系。其产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免疫反应的结果。基本病理是滑膜炎。
   2.临床表现:本病发病迟缓,关节症状出现前,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手足麻木发冷等前驱症状。随之可出现:
   ①关节症状:大多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受累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僵硬、畸形。晨僵程度及持续时间可视为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之一。近端指间关节肿胀使手指呈梭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晚期出现畸形,影响正常活动,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②类风湿结节:15%~25%的患者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如肘关节鹰嘴突等部位可见类风湿结节。
   ③类风湿血管炎:表现为甲床的裂片样出血(末梢动脉炎)、下肢皮肤慢性溃疡、周围神经炎、无菌性骨坏死等。
   ④脏器受累:以肺部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胸腔积液、类风湿尘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心肾较少受累。
   ⑤特殊临床类型的表现:有费耳提(Felty)综合征,又称Still病。
   3.常用检查
   ①一般检查:血常规一般有轻、中度贫血;白细胞活动期可略有增高;血沉活动期迅速增高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
   ②免疫学检查:70%~80%患者类风湿因子 (RF)阳性;约10%~20%出现抗核抗体阳性。
   ③X线检查: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以后可有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关节腔隙缩小和骨质侵蚀;晚期出现关节半脱位或骨性强直。
   4.诊断要点
   ①多为青壮年发病:有反复发作的对称性关节炎,多发于四肢小关节,尤其是近端指间关节,呈肿胀、疼痛和僵硬。
   ②久病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后期关节变形僵直,关节周围肌肉萎缩。
   ③血中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片可见典型改变。
   亦可沿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198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
   ④对称关节肿(≥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部X线像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具备上述4点或4点以上的标准。
   5.鉴别诊断
   ①增生性骨关节炎:本病发病年龄40岁以上多见,一般营养状况好,无全身症状;多为膝、脊柱等负重关节受累,局部无红肿,无游走现象,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不多见;X线显示关节边缘呈唇齿样增生或骨刺形成,关节周围骨质有钙质沉着;血沉正常, RF阴性。
   ②风湿性关节炎: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多急骤,病前常有咽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以四肢大关节受累多见,为游走性关节肿痛,极少出现畸形;可伴有心脏炎。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均为阳性,而RF阴性;水杨酸制剂疗效迅速而显著。
   ③结核性关节炎:本病可伴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变;两个以上关节同时发病者较少见;X线可见骨质局限性破坏或有椎旁脓肿阴影,关节腔渗出液结核菌培养阳性。
   6.辨证论治
   ①风寒湿阻证:治宜疏风散寒、祛湿宣痹,方用蠲痹汤。
   ②风湿热郁证:治宜清热通络、疏风胜湿,方用大秦艽汤。
   ③痰瘀互结证:治宜祛痰化瘀通络,方用桃红饮加味。
   ④肾虚寒凝证:治宜祛风散寒、除湿补肾,方用独活寄生汤。
   ⑤肝肾阴虚证:治宜滋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
   ⑥气血亏虚证,治宜滋补气血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方用三痹汤。
   7.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发热及关节肿痛、全身症状严重应卧床休息,病情改善两周后逐渐增加活动。休息或减轻工作应与治疗性锻炼相结合,包括主动和被动关节运动,可结合理疗。
   (2)药物治疗
   ①非特异的对症治疗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丙酸衍生物、炎痛喜康等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②改变病情或慢作用药。这类药包括金制剂、青霉胺、雷公藤、免疫抑制剂、左旋咪唑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nNV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