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王老师出示问题: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一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3=48(元),16×

admin2019-07-23  28

问题 材料:
    王老师出示问题: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一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3=48(元),16×4=64(元),64—48=l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谁还有不同的解法吗?”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每棵树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
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

选项

答案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理念,值得我们学习。首先,王老师的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王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后还引导提出—还有其他解法吗?这些都体现了王老师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主体。其次,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育机智,材料中当小杰有自己的想法时,老师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最后,王老师体现了把学生当作独立人格的人,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当小杰有想法但是无法表达清楚时,老师并没有遏制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最终在同学的启发帮助下,小杰疑惑的心情疏解了。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教学情况非常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此题从引导、帮助、启发学生、激励鼓励学生这些维度阐述也可得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0Pw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