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中国电影的萌芽与初创期概貌。

admin2021-03-24  62

问题 20年代中国电影的萌芽与初创期概貌。

选项

答案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萌芽期,又称初创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无声电影积累经验、熟悉电影规律、掌握艺术技巧、形成自有传统的尝试与摸索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经历了无声影片迅猛发展、“电影”进入“艺术”角色和杂耍戏曲渐有分野的相对独立阶段;也因为创作的兴盛、类型的相对集中而造就了堪称中国电影的一次热潮时期。20年代是中国无声电影扎根发展并掀起前所未有的“热潮时期”。所谓“热潮”是指热闹而有规模并有追逐中心的时潮。其表现为: (1)电影作为事业的“兴盛”现象电影是作为规模“商业”运作的,不是单凭几个人的兴趣就可以发展起来的。它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资金投入,也需要综合的创作群体和创作机构来进行创作,还要面对市场的检验。总之,电影要作为一项“事业”而存在。进入20年代的中国电影基本具备了电影事业的条件。随着工业行业和交易投机事业的衰败与电影票房前景的看好,许多原先投资工业和商业及从事交易所行业并不如意的敏感商人们,转而垂青电影业,纷纷投资成立影业公司,从而酿造了20年代颇为“兴盛”的影业公司盛况。据1927年《中华影业年鉴》统计,在1925年前后,全国各大城市开办的大小电影公司有175家,上海一地占了最大比例,达141家。虽然这些影业公司相当一部分空有架子,并没有创作成品,但电影创作显示出它的生机,电影的商业地位也被普遍认可。 (2)电影创作数量大量增加。中国故事片的真正规模是从《阎瑞生》等长故事片的出现而扩大的。在此之前,从1905至1920年,所有影片的数量不过20余部,而20年代随着制片公司的大量增加,电影摄制数量也迅速升高。根据不完全统计,1921至1931年10年间,共产生了约650部影片。这其中固然大量是由于商业投机匆匆制作的影片,但也有在电影艺术上认真追求的较为出色的作品。随着数量的激增,中国电影的类型也更为扩展,从社会片、爱情片、侦探片等发展为战争片、伦理片、宗教片等新类型,还有在20年代后半期最为壮观的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等。较为可观的创作数量,标志着中国电影达到了发展的新阶段。 (3)各式人才投身电影业。随着电影发展的趋向和显露出的商业盈利可能,各行各业不同身份、思想的人纷纷进入电影业,电影创作人员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有许多投机商人涉足此业,追赶时潮,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自然烟消云散;也有不少以赢利为目的进入电影业的外行人,相继竞争、扎下营盘、苦心经营,因此取得或多或少的成绩(如张石川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加入电影创作行列的热心人中,有专业知识和具备高等文化水平的真正人才逐渐增多(如侯曜等)。其中一些是留学海外专攻戏剧和电影的(如“民新”的欧阳予倩、“神州”的同仁们、“明星”的洪深等)。在电影还不被正统艺术认可时,这样一批有识之士的加盟无疑对中国电影艺术质量的提高是功不可没的。所以,以张石川、郑正秋、洪深、田汉、侯曜、欧阳予倩等为代表的早期电影人是第一代电影开拓创作者。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0S9a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