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
《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
admin
2017-06-13
32
问题
《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关于本案,张泳运用了下列哪一断案方法?(2012—卷一—17,单)
选项
A、《春秋》决狱
B、“听讼”、“断狱”
C、“据状断之”
D、九卿会审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特有的司法制度。“据状断之”是指对于那些人赃俱获,却没有拷讯获得口供,或者拷讯后仍拒不认罪的,也可“据状断之”,即根据证据定罪。本案正是证据确凿而定案的例证,故答案为C。A项的《春秋》决狱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体现,要求“原心定罪”,与题干无关。B项中“听讼”、“断狱”是西周司法诉讼的一种分类方式,听讼主要指民事诉讼,断狱主要指刑事诉讼,与题干无关。D项中的“九卿会审”,这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与题干无关。注意,本题是一个古代案例的改编题,其主旨是考查中国古代特有的一些司法制度,这种考法在之前的真题中也出现过,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功底及其对各个朝代特有制度的认知能力。本题答案为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1Q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情形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有:()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依据行政诉讼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一证据材料在原告不能自行收集,但能够提供确切线索时,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
某海关认定王某船上运输的货物无合法证明构成走私,对王某给予行政处罚。王某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向法院提供了包括日本某公司出具的其购货证明等有关证据,请问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关于行政诉讼的特有证据——现场笔录的说法,错误的是:()
苏某因涉嫌抢劫被立案侦查并提起公诉。关于苏某在刑事诉讼中有权获得辩护原则,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某市环保局根据当地居民的举报,对排放烟尘超过国家规定指标的某化工厂,作出了罚款4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改正。化工厂对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讼期间,原告找到被告,要求协商解决。被告同意,随后就撤销了原处罚决定,改为只对原告加收
泰国人甲将正在该国留学的中国公民乙杀害,下列有关管辖法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关于行政组织,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某区12户居民以某区规划局批准太平居委会搭建的自行车棚影响通风、采光和通行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撤销规划局的批准决定。法院经审查,认定经规划局批准搭建的车棚不影响居民的通风、采光和通行权,且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随机试题
患者男。上腹不适半年,夜间痛及背部痛多见,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
试计算图所示零件的展开尺寸。
(2009年4月)(2007年4月)职能战略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压力理论之父”是指
A.脐满反肿者B.腰肿无纹理C.阴肿不起D.掌肿无纹理E.面肿苍黑属于水肿心败不治的是
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活动中,投诉人提起的投诉应当符合的条件有()。
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A公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按季计算汇兑损益。每半年编制一次财务报表。2013年1月1日有关外币账户期初余额如下:长期
制定营销策略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和出发点是()。[2005年真题]
Howcouldwords,confinedastheyindividuallyaretocertain(i)____meaningsspecifiedinadictionary,eventuallycome,when
GesturesI.Universalusageofgesturesincommunication1)GesturesarewidelyusedespeciallyinArabcountries.2)Gesturesh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