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有关媒体报道,随着高校扩招后的首届学生毕业,2004.年我国高校有145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2005年为212万人,2006年为250万人,2007年突破300万人,2009年之后每年都达到600万人

admin2013-02-07  44

问题 2011年的“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有关媒体报道,随着高校扩招后的首届学生毕业,2004.年我国高校有145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2005年为212万人,2006年为250万人,2007年突破300万人,2009年之后每年都达到600万人以上。与此对应的是,2010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0%左右,本科生不到80%,而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不到50%,这意味着有上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还没有找到工作。2011年的形势更不容乐观,供求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据估计,2011年社会用人需求并没有增加,总体上只与往年基本持平,但高校毕业生却比去年增加30万人。有关专家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将是基层和中小企业,建议他们根据人才供需的总体形势,尽快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有关部门要及早取消对学生就业的种种人为限制,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有不少有利的条件,预计今后5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将达到560万以上,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路。

选项

答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样,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勇敢面对,积极行动,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要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边远地区就业的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为毕业生到基层、边远地区就业提供优惠政策,如党政领导干部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或者对到边远地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补助等,在政策上体现政府的关心和爱护。 其次,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打破“铁饭碗”的陈旧思想。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应当通过政策优惠和技术、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 再次,高等院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当引导在校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提高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为大学生毕业之后顺利迈进社会提供帮助。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另外在学生培养的最后阶段进一步淡化专业,强化课程,根据用人单位需要随时调整课程设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灵活的授课方式,努力为社会培养真正用得上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各部门协调配合,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学校、用工单位的合作,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地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开展全方位、一条龙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能否顺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着我国千百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都应当积极努力,开拓思路,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9Zl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