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等量以下失血(失血量占总血量20%以下)时,机体将如何进行代偿性调节?

admin2014-06-17  56

问题 急性中等量以下失血(失血量占总血量20%以下)时,机体将如何进行代偿性调节?

选项

答案人体急性中等量以下失血(失血量占总血量20%以下),造成血液总量减少时,致使血压下降,但机体可通过各种代偿机制促使血压回升。根据这些代偿性反应出现的先后,大致可分为以下四期。 (1)神经反射期 出现最快(30 s内)的反应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增多,使心脏活动加强、外周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收缩。失血初期,动脉血压尚无改变时,首先是由于容量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当失血量继续增加,循环血量减少到弓】起动脉血压下降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所受的刺激减弱,如果血压降到60 mmHg(8.0 kPa)以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所受的刺激也增强。这样,通过降压反射减弱和化学感受性反射增强,使心率加快,心缩力量增强,外周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收缩,呼吸运动加强。结果,动脉血压下降趋势得以缓冲。另一方面,脑和心脏以外的许多器官,特别是腹腔脏器的小动脉强烈收缩,除可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外,还可使循环血量重新分配,优先供应心、脑等重要器官。此外,容量血管收缩,使在血量减少的情况下仍有足够的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交感神经兴奋也同时促使肾上腺髓质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经血液运送,参与增强心脏活动和收缩血管等调节过程。 (2)组织液回流期 第二个比较早期的反应是毛细血管对组织液的重吸收,大约在失血后1 h内发生。由于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使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和后阻力的比值增大,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故组织液的回流大于生成,水分吸收入毛细血管。这一反应使血浆量有所恢复,血液被稀释,回心血量增加。 (3)体液调节期 机体在失血约1 h后出现的比较延缓地第三个代偿反应,是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生成增加。这些体液因素除了有缩血管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能促进肾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以利于血量的恢复。血管紧张素Ⅱ还能引起渴觉和饮水行为,使机体通过饮水以增加细胞外液量。 (4)血液补充期 出血后最为缓慢的反应过程是血液中血浆蛋白和红细胞的补充。血浆蛋白由肝加速合成,在l天或更长的时间内逐渐恢复。红细胞则由骨髓造血组织加速生成,约需数周方能完全恢复。 在急性中等量以下失血时,通过上述各种代偿反应,血量和循环功能可望逐渐恢复正常。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CwJ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