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强调( )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

admin2009-11-28  61

问题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强调(    )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

选项 A、货币数量
B、恒久性收入
C、预期物价变动率
D、固定收益的债券利息

答案B

解析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
   (1)总财富。一般说来,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不会超过其总财富。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及非人力财富,因而总财富很难计算。为此,弗里德曼提出用恒久性收入这一概念来代替总财富。所谓恒常收入是指可预料的长期性收入。它是当前及过去至少3年以上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因而恒常收入比较稳定,它不同于带有偶然性的临时收入或一时收入。弗里德曼将恒久性收入作为货币需求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而得出货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不随产业周期而波动的结论。
   (2)财富构成。财富构成即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构成比例。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又叫人力资产;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资本,指生产资料及其他物质财富。由于人力财富在转化为非人力财富的过程中会受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所以人们必须经常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应付临时之需。这一货币量的多少取决于财富构成当中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不难理解,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越大,所需经常持有的货币量就越多。
   (3)持有货币性资产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弗里德曼所指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因此持有货币资产的收益可以为零(持有购买力稳定的现金),或者为正(定期存款的利息),也可以为负(活期存款的各项费用)。显然,货币需求量与持有货币的预期收入成正比。其他资产如债券、股票以及不动产等,预期收益率相当于持有货币性资产的机会成本。如果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高于持有货币性资产的收益率,则货币需求就会减少;如果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低于持有货币的收益率,则货币需求就会增加。而其他资产收益率的变化与物价的波动有关。
   (4)财富持有者的偏好。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为:
  
   其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f函数符号;Yp为恒久性收入;w为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为持有货币性资产的预期收益率;rb为持有债券资产的预期收益率;re为持有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为预期物价变动率;u为偏好之类的其他随机因素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p为一般物价水平。
   弗里德曼十分强调恒久性收入在货币需求函数中的主导作用。他认为,一个人的消费支出及其货币需求不是取决于其当前的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其一生或者较长期里的平均收入水平。由于恒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货币需求也具有稳定性。既然如此,就应当从货币供给而不是货币需求的角度来研究货币对国民收入和物价的影响。
   可见,恒久性收入概念的引入在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中至关重要,所以本题应选择B。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属于货币数量论中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决定物价水平的波动。该理论可划分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和现代的货币数量论。前面我们已经详细说明了现代的货币数量论,接下来,我们将阐述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以便于考生对比记忆。
   一、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主要包括费雪的现金交易说以及马歇尔和庇古的现金余额说。
   (1)现金交易数量说。美国经济学家费雪首先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其中,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为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待交易商品和劳务的数量。显然,若站在交易发生事后的角度看,等号两边说的是同一个事情,都是交易价值额的含义,这就意味着,它不是一个方程式,而是一个恒等式了。因此,若要把它作为一个方程式,就必须站在交易发生事前的角度来看。
   费雪认为,M的数量取决于货币政策和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因此它是一个外生的政策变量;V是由社会支付制度、习惯等因素决定的,在短期内是常数;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或在短期里,T也是一个常数;P是一个被动的、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变量。这样一来,由于V和T是常数,M是自变量,P是因变量,因此,货币数量的变化只能引起物价水平的同方向、同比率波动。
   费雪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就是因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的作用。如果已知待交易的商品劳务价值额PT,则在货币流通速度V给定的前提下,整个社会的货币需要量M就等于PT/V。正是由于该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所以被称为现金交易说。
   (2)现金余额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的代表人物是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现金余额数量说与现金交易数量说的结论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只能影响物价水平的波动。但现金交易数量说侧重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强调货币的支出,注重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经济社会等制度性因素;而现金余额数量说则侧重于货币的持有,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强调货币的需求。因此,现金交易数量说中的货币数量指的是特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量,而现金余额数量说中的货币数量指的是人们在特定时间点上所持有的货币存量。
   现金余额数量说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就在于货币具有交易媒介功能和价值贮藏功能。若货币数量足够,则人们关于货币的需求量Md也就是人们手中的货币持有量。同样,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经济社会等制度性因素,人们关于货币的需求Md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假定这个比例为k,再假定实际国民收入为Y,则有货币需求函数:Md=kPY。可见,由于k和实际国民收入都是常数,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也即货币需求量)具有稳定性。
   由于货币的供给M会很自然地转化为人们持有的货币量,也即货币供求相等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有:M=kPY。这就是所谓的剑桥方程式。可见,由于k和实际国民收入都是常数,货币供给数量M的变动只能引起物价水平P的正方向变化。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职能,其二是价值贮藏职能。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流动性的偏好,即人们总是喜欢将一定量的货币保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性、临时性或投机性的需求。因此,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完全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可以将这种心理偏好归纳为三种动机,这就是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就是由交易而引起的对现金的需要,其核心仍为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对个人来讲,收入的取得是定期的,而两次收入之间的日常花费是经常的、持续的,所以个人必须经常保持一部分货币以备日常之用。对企业来讲,其收支活动在时间上不可能保持一致,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以备日常之用。显然,收入水平越高,出于交易动机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越大。
   预防动机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如为了支付医疗费用、应付失业和各种意外事件等。虽然个人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不同,从而对满足预防动机需要的货币数量有所不同,但从整个社会来说,货币的预防需求与收入正相关。
   由于假设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所以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把两种货币需求合起来用L1表示,用Y表示收入,这种函数关系可写成:L1=L1(Y)。在货币需求-利率坐标系中,它是一条垂直线。
   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抓住购买生息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有利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在这里,货币实际上被作为资产的一种具体形式而存在。如果以货币的形式持有资产更为有利,人们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会很高;反之,如果以证券的形式持有资产要更为有利些,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会很少,甚至为零。
   证券资产的价格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也正是由于市场利率与证券价格之间的这种反方向变动关系使得市场利率对投机性货币需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在任一时刻,人们心目中应该存在某种“标准”的利率水平。如果市场实际利率高于这个“标准”利率,他会预期市场利率将下降,也就是债券的价格将升高,于是他就会买进债券,也就是减少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以便日后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涨时再卖出债券换回货币。反之则反是。可见,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若L2表示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r表示利息率,则上述函数关系可表示为:L2=L2(r),L2′<0。
   假如市场利率非常高,以至于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只跌不涨,也就是债券价格只涨不跌,则人们就会将手中持有的可用于投机的货币全部换成债券,从而投机性货币需求L2为零。反之,假若利率水平非常低,以至于人们普遍预期利率不可能进一步走低,也就是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会上涨,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则人们必将卖出所有债券,有多少货币就持有多少货币,货币成为资产唯一的存在形式。通常将这种情形称为“流动性陷阱”或者“凯恩斯陷阱”。可见,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在货币需求一利率坐标系中,货币需求曲线在利率降为最低水平的时候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是投机性动机产生的原因。凯恩斯用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来具体刻画这种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当人们预期市场利率将要走低的时候,就会减少对于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反之,当人们预期市场利率将要走高的时候,就会增加对于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如果人们减少对于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则会抛出货币,购入证券,货币的流通速度相应加快;反之,如果人们增加对于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则会抛出证券,回笼并持有货币,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会减慢。所以,与古典学派的观点不同,凯恩斯并不认为货币的流通速度在短期内是固定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Y7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