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与“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相关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为“实验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与“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相关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为“实验
admin
2021-03-27
36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与“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相关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为“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小车置于水平木板上,通过滑轮与槽码相连。小车可以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图4.2-1)。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通过改变槽码的个数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小车所受的拉力可认为与槽码所受的重力相等。测得不同拉力下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拉力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变,通过在小车上增加重物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拉力下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
选项
答案
教学设计如下: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能准确描述牛顿第二定律,掌握用数学表达式体现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的物理观念。 2.通过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实验,学会控制变量法;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用列表法及图像法分析、处理数据;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3.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过程,归纳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4.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方法,感受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深刻性,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2.教学难点 对平衡摩擦力的理解,对于实验中需要小车质量远大于物体质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提出问题: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会怎样运动?根据这一提问导入本节课课题。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导入,回顾加速度的概念,提出问题: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实例: ①小汽车加速到100km/h需要十几秒,而大货车却要慢得多。 ②赛车与小汽车质量相差不大,但赛车因为有更强大的发动机,所以能在5s左右就能加速到100km/h。 通过分析这两个例子得出猜想。 猜想一:加速度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猜想二:加速度与物体受力有关,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3,设计实验,制订计划 学生根据猜想,讨论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才能证实自己的猜想,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如何确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①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再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②数据分析: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力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描点绘图,进行分析。 (2)如何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①基本思路: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②数据分析:可以从简单的先入手,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质量1/m为横坐标,描点绘图,观察是否为过原点直线。 (3)如何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①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直线运动,可用刻度尺测位移,用秒表测时间,由公式a=2x/t
2
求出加速度。 ②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 (4)怎样测量物体所受恒力? 恒力F可以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所以可以将放在平面上的小车受到的拉力当作合外力,因为存在摩擦力,所以要倾斜平面平衡摩擦力。 根据引导完成以上问题,确定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 通过猜想提问等,学生具有探究意识。 教师安排学生根据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巡回指导。 学生完成实验、收集数据。 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数据,回答上述问题并总结。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分析:实验中我们是用所挂槽码质量代替小车所受拉力,这样会引起怎样的误差?应该如何减小这种误差?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整理实验思路,巩固课堂知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 1.战斗机在作战前为什么要卸载副油箱? 2.为什么大货车不能超载?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四、板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二、探究实验 1.控制变量法 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三、实验结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f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4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下列与微生物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如图2,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材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前一节生态系统概念、范围、结构的基础上,先给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素材“问题探讨”——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一个荒岛上,除了饮用水、一只母鸡,15kg玉米,没有其他的任何食物。讨论: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
以下不属于高中生物“分子与生物”模块内容的是()。
教师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过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关于这一演替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图9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问题: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
下列电对中标准电极电势Eθ值最大的是()。
随机试题
在Word中,利用“绘图”工具栏的“椭圆按钮”绘制图形时需要同时按住
A.3~4天B.6~7天C.10~14天D.视情况而定胸腹部手术切口拆线最好在
A.PTAB.经导管血管栓塞术C.经导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术D.经皮穿刺体腔减压术E.经皮针刺活检术治疗动静脉畸形(AVM)宜使用
关于B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作为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依据的是()。
背景资料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经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下3m。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在营销调研中,调研人员一般先收集()。
WhydidMr.Smithgotoseehisdocto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