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试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试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admin
2019-04-16
110
问题
试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选项
答案
朱熹字元晦,生于福建,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和教育事业。他编撰了很多书籍,其中影响最广、最深的是《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其教育思想主要有三点。 (1)“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 与前人一样,朱熹对教育作用的论述也是基于其人性论的观点。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种因素构成的。“理”是精神性的范畴,是创造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物质性的范畴,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人和万物一样,是理与气结合而成的,人性的主流,禀受于“理”的部分,就是“天命之性”。天命之性是纯然至善的,是超越个体而普遍存在的。理和气结合在一起,就体现为“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清明至善即为天理,昏浊不善则为人欲。圣人之性清明至善,不教而自善。贤人之性次于圣人,通过教育也可达到“无异于圣人”的地步。中人之性则善恶混杂,界于君子和小人之间,“教化之行,挽中人而进于君子之域;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堕于小人之涂”。 此外,朱熹还认为人心也与人性有关,就一般人的内心而言,都有“人心”和“道心”两种成分,“道心”体现天理“人心”体现人欲,道心是被包在人心里面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这个过程也就是“明人伦”的过程。 (2)论“大学”和“小学”教育 朱熹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大阶段,并 对小学和大学的教育阶段划分及教育内容作了系统论述。他认为人生8岁人小学,15岁入大学。小学和大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习阶段,即都是为了体认天理的,只是内容程度有所不同:小学是为大学打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深化。 朱熹强调要从儿童幼小时,就要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训练。他撰有《童蒙须知》,对儿童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礼仪、行为一一作了具体规范。小学“学事”,最好是从具体的行为训练着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与生长发育融为一体。他专门编著《小学》一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大学要“明理”,就是要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达到“明明德”、“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尤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其基本教材。 (3)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3sg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PISA测验是一项国际性的测验,并针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这种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的研究属于
标志着世界中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点阶段,兼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的是
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变量或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即每个被试都经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这种实验设计是()
“学在官府”不是()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下列哪项不是构成教育研究的基本要素()。
“任何学科都能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出自
1964--1973年,苏联教育改革不再强调教育与公益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提出普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
教育目的提出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人格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学生能够针对教师提出的“报纸的用途”,举出了“包东西”“裹在身上取暖”“用来引火”“折纸”等多种答案,这集中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随机试题
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与他药同煎(2005年第88,89题)细辛入汤剂宦()
患者,男,19岁,既往有癫痫病史2年,长期服用卡马西平控制良好。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凶感胸骨后烧灼感,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胃镜检查提示:胃食管反流病。医嘱:西咪替丁胶囊,口服,一次400mg
在Word2010中,查找范围的默认项是查找___________。
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
在某建设项目单因素敏感性的分析图中,三个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排序是()。
关于全玻幕墙安装的技术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代理理论认为,高支付率的股利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 )
简述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 B、 C、 B传达信息的陈述句→与得到信息相符的回答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