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3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过2亿,到2025年将突破3亿。与此同时,高龄、空巢、失独和失能老人的数量持续增长,全国城乡重度失能老年人已达1000多万,这还不包括大量需要照顾的半失能老人和病人,快速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等问题已十

admin2015-06-03  51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3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过2亿,到2025年将突破3亿。与此同时,高龄、空巢、失独和失能老人的数量持续增长,全国城乡重度失能老年人已达1000多万,这还不包括大量需要照顾的半失能老人和病人,快速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等问题已十分突出。不仅如此,一些因素使得未富先老的局面更为严峻:中国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的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并且处在“421”的家庭格局中,而发达国家步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已达一万多美元。加上老年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远高于年轻人和中年人,迅猛增长的老年群体给养老财政、福利和医疗资源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11月20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2.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
  “以房养老”,四个普通的汉字,却沉甸甸的。它包含了诸多国人最关注的两桩大事:房子和养老。在生活中,我们体验到这样的尴尬:买房是人生首要奋斗目标,当我们真正拥有一套住房时,多年积蓄也基本耗尽,成了空守房子的“穷人”。
  其实,老人出租自有住房来养老,目前在我国已很常见。他们或者自己住小屋将大屋出租,用租金补贴家用;或者将住房整体出租,自己搬进养老院,用租金来支付养老院费用。“以房养老”的不同之处在于,协议履行期间,老人每月获得一笔养老费,同时保留住房的完整使用权,而老人去世后住房产权归银行所有。这是比较典型的美国模式,也是我国参考的模式。
  假如国内银行能够做“以房养老”业务,那么一名62岁的男性。若拥有一套评估值为145万元的住房抵押给银行,该男子在有生之年每月大约可得到1万元。不过,在此期间。无论房价上升还是下跌,“倒按揭”月付额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3.2013年11月9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老人,他们对于该种方式的“以房养老”表示难以理解。住在附近61岁的袁老表示,“养老金足够了,生活也挺宽裕”。不会考虑“把房子抵押出去”。其他的老人认为房子是一定要留给子女的产业。只有65岁的洪老夫妇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的独子移民美国,两位老人持有两套房屋,目前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如果有这样的政策推出,我们会考虑将另一套房屋进行反按揭。”
  人民网对14位近一两年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做过一次调查,对于“以房养老”的态度,其中6人表示愿意接受,8人表示不会接受。愿意接受的理由包括:生活质量要保证,可能没有子女,老的时候经济独立会比较幸福等。不愿意接受的理由包括:“儿子养老子,房子给儿子”是固有传统,如果儿子不养老子,老子还要靠房子养,那养儿子干吗?
  同时,也有人担忧产权期限问题。我国住宅的产权使用期限是70年,在商品房土地使用权已经到期的情况下,如果老人依然活着,那怎么接续抵押贷款?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华伟表示,我国住宅的土地使用权最长只有70年,老年人很有可能还了20~30年贷款后才拥有完整的房屋产权,如果再向金融机构申请例如20年的倒按揭,等到金融机构拥有房屋的产权后,土地使用权的剩余时间往往也不多了。
  4.“以房养老”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讨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胡乃军表示,“国外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比较薄弱,老人可以把房子抵押出去获得间接收入。中国有好的家庭伦理观念,子女要赡养老人,老人就是愿意把房子留给子女”。
  “房屋产权也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中国整体的产权制度,这个问题解决了,是很有帮助的。”胡乃军说,我国目前推行“住宅用地70年年限”,房产被抵押后,老人身故之时。商品房的使用年限也所剩无几,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机构普遍担心,依靠剩下的使用年限能否补偿已支付的养老金成本。
  胡乃军认为“以房养老”难推另一阻力是市场经济风险,“比如房价波动风险、老人长寿风险、利率波动风险。但经济风险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国的产权制度和伦理道德。政府需要以第三方的角色公正、客观地权衡老人和金融机构的利益,获得双方的认同和支持”。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接受采访时表示,必须改革房屋产权只有70年的制度,最好是永远使用。如果不解决70年房屋产权的问题,“以房养老”于理于法都无法操作。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负小苏虽然表示“宅地70年后续期不影响以房养老”,但在实际中并未有过运用,所以仍然像“空中楼阁”,难以触及。
  对于无房或者没有完全房屋产权的,生活在农村或者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老人来说,其房子的经济价值难以达到金融机构预期,也难以获得“以房养老”的资格。
  对此,第十一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认为,必须遵循自愿的原则。“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束缚着当前老年人群,不愿将房“抵押”。尚在探索阶段的“以房养老”难以获取老人的信赖,法律、市场等各方面都要配套,在观念上也要有进步。“中国还不富裕,如果老人在老年没有经济来源,把资产、不动产作为养老资源,是很好的办法。”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回应“以房养老”说,人社部并不负责“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国务院提出探索‘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主要目的是帮助老年人手中的不动产增强流动性,变成可支配的资产”。胡晓义指出,“以房养老”,仅仅是给有房产有条件的老年人多一种选择,并非基本或主流的养老方式,更不会取代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5.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而目前我国各级养老机构的床位仅有410多万个。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平均近50个老人才能“摊”到一个床位。
  对“夹心层”家庭(游离在保障与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群体)来说,进入公立养老院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北京市首屈一指的第一社会福利院有养老床位1100张,只向拥有北京市户籍的老人开放,而排队等待入院人数超过1万人。以此计算,即使是一年轮换一次床位,进入第一社会福利院也需要十年时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不少民办养老院完全走商业化路线,有意标高价格以实现盈利,但其提供的服务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与其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地位不无关系。
  从事养老行业多年的新东苑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晖说,民办养老院面临着一系列政策性障碍带来的额外成本。他建议,对民办养老院的属性如何界定、养老产业是否能免税、养老机构使用水电是否能不按商业价格收取等做出顶层设计,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为居民提供价格更为合理的民办养老机构服务。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老年人口研究所所长、上海老年学会理事周海旺表示,虽然国务院日前已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但还需加快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各项措施,保障政策执行到位,在用地、税收、补贴政策等方面扶持民办养老院。“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应制定强制性的土地规划,为各类养老机构建设预先留出土地。”
  在中国的多个一线城市,养老护理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一部分。然而,机构运营“多收一个老人多亏一份”、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工收入远低于保姆等现状,都使得养老护理机构难以承担“后医院护理”的职责。
  上海闵行区“绿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两年来,仍未摆脱亏本状态。负责人李侠说:“中心收了20多名老人,每名老人每月收取360元,共计8000多元,但我们包括餐饮、护理、接送等在内的运营成本是每月16000多元。”李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政府购买我们的服务,价格为每年8万,并且是‘先服务再给钱’。中心还需自行补贴12万才能维持运作”。
  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创办人杨磊说,在成本倒挂外,目前养老护理机构还存在多重困境。“护工的收入在2200~2500元,高级护工的收入也不过三四千元,和高级月嫂动辄上万的收入相比,护工工作辛苦,收入却很低,人员流失严重。”
  浦东新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杨一明指出,随着老龄化形势加剧、养老护理质量的提升,老人护理费用的上升是必然趋势,政府应当加大投入。鼓励专业康复机构进驻养老院,打通“医养结合”,保障老年人权益。
  6.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中显示,目前我国以养老、医疗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多种制度,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待遇差别较大,在福建厦门的被访者中,同一月份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仅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相差49倍。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苏云说,解决“养老金多轨”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不仅考虑退休养老制度本身。还要有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财政体制改革相互配套。
  让不少老人忧心的还有目前仍处于城市间签订协议探索过程中的异地医保结算瓶颈。记者查阅了近年来多地的异地医保进展发现,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各地在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标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不少省份已经实现省内异地医保结算,但跨省则多停留在城市间互相签订协议。
  7.21世纪,全球面对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老龄化问题仍然是发达国家的头等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发达国家在过去和今天所遇到的养老难题,中国在明天也会遇到。因此,了解发达国家养老改革历程和相关政策措施,对中国养老保障改革有着积极意义。
  美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多支柱养老体系,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体系的基础,补充养老计划和个人养老储蓄均十分发达。社会养老保险采用现收现付制,覆盖率达到90%以上,支出所需资金通过工薪税筹集,雇主和雇员按工资的6.2%分别缴纳工薪税,养老保险为平均工资水平人群提供了43%的替代率。美国政府鼓励雇主为雇员建立补充养老计划,鼓励个人建立个人养老金计划,政府提供税收优惠措施。补充养老计划和个人养老计划已经成为美国养老体系中强有力的两个支柱,约有60%的雇员参加了补充养老计划,养老基金规模巨大,占全球总量的2/3。美国政府在1983年设立社会保险信托基金(OASDI),社会保险信托基金是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储备基金,基金收入来源于养老保险的收支盈余,政府成立“社会保险信托基金理事会”来管理这笔资金。2008年,社会保险信托基金规模达到2.2万亿美元。按照相关法规,社会保险信托基金主要投资于特种国债,这对美国联邦总预算的平衡有重要作用,而财政部偿还社会保险信托基金借款的方式只有发行债券或者减少财政支出几种选择,这会影响未来退休人口的福利。
  日本公共养老制度包括国家养老金计划NP和职员养老保险计划EPI,均采用现收现付制,基金收入渠道包括工薪税和财政补贴。为了应对老龄化,日本政府建立了巨额的储备基金(GPIF),其2008年底的规模约为117万亿日元。日本政府每隔五年对公共养老金收支情况进行评估并研究应对措施,在过去十几年中进行了多次改革。首次改革于1994年启动,将退休年龄逐步由60岁提高到65岁。第二次改革始于2000年,政府将调整养老金待遇的机制从依照收入增长率改为参考价格水平变化,同时将储备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以获取更好收益。第三次改革是在2004年,政府建立了一个“稳定机制”。根据缴费人总数和退休人员预计寿命变化调整待遇水平,预计在2004—2023年间每年降低养老支出0.9%。同时,政府还采取两个措施增加养老基金收入,一是在2017年以前将EPI计划的缴费率每年提高0.345%,最后达到18.3%;二是加大财政补助的力度,对NP计划的财政补贴占年度支出的比例从1/3提高到1/2。
  1998年,瑞典对传统的待遇确定型现收现付制养老制度进行改革,代之以缴费确定型现收现付制的名义账户(收入养老金)和积累制个人账户(附加养老金)相结合的新制度。新制度下养老保险缴费率为18.5%,16%纳入名义账户,2.5%存入个人附加养老金,名义账户收益率等于平均工资增长率。名义账户制有助于提高缴费积极性,然而现收现付制的资金运行无法摆脱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瑞典于2001年推出“自动平衡”机制。即当测算的未来总待遇支出高于缴费时,降低名义账户收益率和养老金年金的年度调整标准。对于积累制的附加养老金个人账户,政府采取了集中管理与个人选择相结合的模式,资金由专门机构PPM(辅助养老金局)集中管理,并根据个人的选择投资于不同的基金。如果缴费人没有对投资于哪个基金做出选择,PPM将其投资于由政府管理的事先约定的基金。个人账户建立伊始,正值股票市场处于高点,个人主动选择基金来投资的热情也达到高峰。然而,2003年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下滑,使得个人账户基金平均损失30%左右,此后大多数人将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决策权交给政府。2005年,政府对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进行了评估,建议控制供民众选择的基金数量;降低约定基金的管理成本,将其转变成为一个生命周期投资工具,即基金的基金。
  8.J市现有总人口122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2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1.5%,而且这一比例正以每年3.8%左右的速度递增,年净增老年人口8000人左右。这些占总人口五分之一的老年人,将带来更加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事业在面临压力的同时,也孕育着“银发经济”。
  2013年10月13日,重阳节适逢周末。城区大小商家,不约而同地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大打“亲情牌”。
  城区致和堂、华地百货同仁堂等多个保健品营销点,销售现场都是人头攒动。“健康是第一位。现在,购买保健品的人群在逐年增多,主要消费对象就是老年人。”营业员李婷告诉记者,西洋参、冬虫夏草、深海鱼油等都是畅销的产品。
  在广天手机专卖,从事手机经营业务的刘畅告诉记者,一上午已经卖掉了11部老年手机,“来购买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用来孝敬长辈。这种手机的特点是大字体、大按键、大声音,同时还有一键自救、手电筒、验钞灯等一些特制的功能,这些都能为老年人日常生活带来方便”。
  “闲下来了,到外面看山看水放松身心,也好弥补年轻时的遗憾。”家住花园新村的周家全夫妇退休在家多年,2013年重阳节,周先生与老伴报名参加了老年旅游团赴云南丽江旅游,而这只是他们每年旅游计划中的一小部分。
  2013年,有“J市首例养老地产”之称的“幸福里”正式开工建设。“与普通住宅相比,‘幸福里’在户型设计上,更倾向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需求;在物业服务方面,则提供高标准的家政、老年营养配餐、医疗保健、助浴等服务。目前与市人民医院尝试合作,将在小区共建健康管理中心,为业主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J市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琪向记者诠释了“幸福里”的建设理念,“目前。万科、绿城等国内知名开发商都在探索发展养老地产,我们还是非常看好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
      在“银发经济”中,养老服务是一个孕育着巨大经济能量的焦点话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加深,“421”倒金字塔式的家庭人口代际结构的逐渐呈现及“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需求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在当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尚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养老产业的社会参与度,让更多的有识企业参与进来,以商业化运营的模式运作,或许可以成为破冰当前养老产业巨大需求缺口的现实通路。
  老人突然犯病,家里偏偏没人,不用慌,按下家里座机的红色紧急按钮,120救护车、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就会立马赶来。这就是“智慧养老”。“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和120急救中心,建立城市、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救助服务平台。”目前,J市已建成200家城市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实施“幸福一点通”信息援老服务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公司合作,在“12345”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4500多名老人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提供多样化生活照料和应急服务。
  虽然商机无限,但是“银发经济”也有先天不足。目前,“银发产业”不仅硬件产品跟不上,软性服务更是明显滞后,老年产业市场面临着市场匮乏与老年人消费需求脱节的窘境。比如,国内开发老年用品的生产厂家很少,老年人用品市场除了保健品“一枝独秀”外,其他产品相对匮乏。
  另外,对居家养老服务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居家养老服务员多被等同于普通的家政服务员。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较低,不仅难以吸引专业护理人员,不少本地人也不愿从事该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又存在语言不通和生活习惯差异较大等问题,服务人员少、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影响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亟待解决。
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5~6”,概括我国养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选项

答案我国养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老需求与养老供给不匹配。  一、居民难以享受养老服务。公立养老床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夹心层”家庭难以进入公立养老院。  二、养老护理机构运营艰难。民办养老院面临政策性障碍带来的额外成本;某些养老护理机构长期处于亏本状态;护工工作辛苦,收入偏低,人员流失严重。  三、社会保险制度不合理。“养老金多轨”存在严重的不公平;各地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等存在巨大差别,异地医保难以落实。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5E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