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暑假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门口又出现了游客爆棚的场面。网上流传的一组图片中,北大门口遮阳棚的立柱都被挤弯了。记者现场体验发现,散客排队挤进北大至少要1个小时。根据北大规定,2013年7月15日至8月18日,每日准许散客登记人校的时段是8时30分至11

admin2022-01-19  55

问题  1.暑假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门口又出现了游客爆棚的场面。网上流传的一组图片中,北大门口遮阳棚的立柱都被挤弯了。记者现场体验发现,散客排队挤进北大至少要1个小时。根据北大规定,2013年7月15日至8月18日,每日准许散客登记人校的时段是8时30分至11时30分和14时至17时。某日13时20分,当记者赶到北大东南门,此时门口已有约50人,排成了两队。
    记者在队伍中发现,很多游客都是带着孩子来的。排在记者后面的一家三口来自辽宁,其中小男孩刚上初一。爸爸一边给孩子扇风,一边对他说:“北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年叫京师大学堂,进去要好好看看,回家后写篇作文。”排在记者前面的是16岁的高一男孩小卢,他是独自一人从河北保定来的。谈起为何要参观北大,小卢只说了“向往”两个字。他还说,“爸妈叮嘱我,来北京就得看看北大、清华。”排队的游客们谈起北大,也是充满敬意,还有人说“你看北大门口捡瓶子的都文绉绉的”,引来一阵哄笑。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P说,在中国,很多人总是把名校和功成名就联系起来,这种观点在现实中是要受到挑战的,“清华、北大产生了很多富豪,但很多富豪并没有上过清华、北大。”P说,家长应该调整好心态,不要太急功近利。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z指出,目前青少年学生身心压力过大,主要源于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取得更高的分数,这让孩子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当中。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轨迹都被父母和社会普遍的成才标准所制约,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始终按照父母制订的人生规划来学习、生活、成长。当下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具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这种情结包含着家长的经验教训,把子女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2.高考在中国素有“第一考”之称,每个省都有“状元生产线”和“一本考生生产车间”。最著名的是人大附中,据说北京市这些年来的文理科状元,一半以上出自这所中国最牛的中学。河北的衡水中学也是一所状元名校,不仅垄断了状元,甚至在全省能够上重点大学的考生当中,它占了一半,其他的上百所高中加起来才能跟它相比。从宁波镇海中学网站的“高考榜”上可以看到,自2007年起,每年该校的一本上线率都超过90%。对高分、对状元的追求,让学校和学生都倍添压力。
    “我并非排斥学习,而是希望我们大家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学习,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更不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的机器。”这番言辞犀利的话,是江苏省一名高中学生在数千名师生众目睽睽下的演讲。事后这名学生的演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热议,表明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众多学子的共鸣,反映了受教育者的心声。
    作为浙江省高分考生最多的学校之一,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Y坦言:“如果这种吃苦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也就罢了,问题是初三和高三的复习是对学习行为的一种扭曲,因为是通过不断地做、不断地记、不断地刺激,然后形成所谓的正确率的再现,跟现代学习刚好相违背。现代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方法的,而我们在低水平重复的只是一些工具性的内容。”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J表示,当前的教育模式以中高考为“指挥棒”,培养了一批擅长考试的学生,为学校争取荣誉、增加效益,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功利性可想而知。这种教育模式是将教育设定为竞技场,使青少年为个人命运以及成功进行竞争,同时将所有受教育者区分为“成功者”和“失败者”,改变了年轻人本应该拥有的平等、关爱。
    今年读高二的小贺已经戴上了400度的近视眼镜。文学——这个曾经令他激动不已的梦,在这些年里变得渐渐模糊起来。上小学的时候,他对文学和历史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进入初中后,他尝试着写了很多尚不能称之为“小说”的故事,用电脑打印出来,还装订制作了封面,拿到亲友中传阅,煞有介事地过了把作家瘾。但现在,小贺早就没时间去做这件事了,他已经被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一位北京市民说:“许多学校加入到对成绩的争夺战中,而压缩学生上体育课的时间和双休日用来做习题是竞争的关键。”浙江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监测所副所长G在接受某报采访时说,自己女儿所在的小学把一天两次的眼保健操改成了一天一次,他和几位学生的家长一起去找学校反映,学校却说“把做眼保健操的时间拿来继续上课,一个学期也能利用不少时间了”。
    实际上,中国教育部门并不要求校长们追求升学率,并且明文规定各地不得对高考成绩排名,对校长的考核里,也绝对没有对高考成绩的任何要求。但是家长们认为,高考是决定孩子命运的考试,考上好大学才有好前途。因此从名小学、名中学到名大学,这已经成为中国孩子们的第一选择。当下流行的一些口号,诸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高考改变命运”等,都是教育极端功利化的结果。”研究员J说。
    “有些地方高考不好,县委书记出来道歉,其实是因为老百姓比较关注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尺。”教育专家熊丙奇说,“地方官员非常在乎一年有多少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他们认为这象征着教育实力,这种思维就是‘教育GDP主义’。”这一切都似曾相识: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地透支资源和发展潜力换来经济的增速,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地透支孩子,为学校争光,为地方争光。“GDP主义的毒害太深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L说。
    作答要求及注意事项: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祛除教育功利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制定了新的教育政策。我国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核心,中国教育已经从整体上度过了教育资源最为短缺、最为贫困的时期。2012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入学率达到23%,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但是,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其中教育功利化问题最为突出。 所谓功利化,就是指以强烈的终极利益为欲望追逐的动力,完全忽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目的,无视过程的愉悦享受,仅求得结果速成的一种心理和行为模式。而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表现为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对教育的态度。例如,很多家长认为,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学府的“天之骄子”,孩子毕业后就应该光宗耀祖,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至少也要当个公务员;一些学校以“绿领巾”“红领巾”来划分劣等生、优等生;公考培训课堂而皇之地进入大学课堂,为已显畸形的“公考热潮”推波助澜;“教育GDP主义"思维盛行,许多学校把中高考作为指挥棒,培养了一大批擅长考试的学生;等等。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态度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 祛除教育功利化,势在必行。首先,学校在各阶段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分数固然重要,但幸福的童年、健康的身心、全面的发展更为重要。学校要摒弃“教育GDP主义”思维,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格素养得到陶冶和提高,从而促进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其次,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转变功利性的观念。家长要对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予以关注,不仅是考试成绩,还有孩子的兴趣爱好、生理发展问题、情感疑惑、良好性格品质的培养、遇事的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要及时和他们沟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在家庭里的平等地位。家长要知道,学习成绩不是第一位,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而不能一味追求成绩,甚至以遏制孩子的兴趣爱好来为提高成绩挤压时间。 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而是遍布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国家的各级教育部门承担着重大的教育责任,应该正确引导教育方向,转变教育模式,不能被功利化蒙蔽双眼;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教育祛除功利化,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5jLe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