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1957年“人造卫星”事件对冷战双方的教育改革的影响。

admin2019-04-16  23

问题 论述1957年“人造卫星”事件对冷战双方的教育改革的影响。

选项

答案 (1)美国。①《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主要内容有:第一,加强自然科学、数学、现代外语和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国家为此将提供财政援助。第二,加强天才教育。第三,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级技术人才。第四,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必要的援助。②课程改革。1960年代的美国的课程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认为学习的准备主要取决于教材和呈现教材内容的方式,所有学科的基本概念都可以以某种有效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并在课程编制上采用“螺旋型课程”,因其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又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能力。在学习论上提倡“发现学习”,在教学上采取“发现教学”,以保障结构课程的有效实施。③科南特的主张。第一,能人统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社会实现能人统治。第二,普通教育。科南特在《今日美国中学》中提出加强文理并重的普通教育,并设计了一个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必修计划。④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改革。争取平等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赫勒报告中对贫困与教育关系的认识,揭示了“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贫困繁育出了贫困”因此出台了《经济机会法》《初等与中等教育法》以及《高等教育法》等。⑤生计教育计划。⑥回复基础运动。⑦《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美国的上述七项教育改革的意义在于:第一,在冷战的背景下,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下进行。第二,是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延续,将进步主义教育的传统保留了下来。第三,使美国上下认识到教育是影响国家成长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2)英国。①《克劳瑟报告》。1959年,英国政府提出了《克劳瑟报告》,报告针对15~18岁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认为“需要比今天更坚固的教育基础”,因此教改建议有:第一,延长学生离校的年龄至16岁。第二,推行部分时间制的技术教育。第三,采取分散实践的连续性间断方式对青年人进行技术教育。②20世纪60年代。第一,针对13~16岁一般能力和中下能力水平儿童教育问题的《约瑟姆报告》。第二,讨论高等教育扩展问题的《罗宾斯报告》。③《1988年教育法》。第一,推行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第二,引进直接拨款公立学校。第三,扩大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引进选择要素;第四,引进地方学校管理。第五,学校引进“关键阶段”。在每个阶段必须达到规定的教育目标。第六,引进成绩名次表,发布考试成绩。英国教育改革的意义在于:第一,使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第二,使各级教育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推进了教育的民主化进程。第三,推进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了中央对教育的控制。第四,提出了一些具有市场化倾向的教育革新措施。 (3)法国。①1959年,《教育改革法》。此法案改变中学教育双轨制的局面,向单轨制发展,所有学生在中学的前两年接受同样的教育,两年后再进人不同类型的学校,即短期职业型、短期普通型、长期职业型、长期普通型等。②1968年11月,《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发展与传播知识、促进科学研究和培养人”,大学的办学原则是自治、多学科和民主参与,同时还特别强调大学要适应工业和技术革命的要求,向国家输送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③1975年7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重点在于加强法国的职业教育。④1984年《高等教育法》。法案明确提出公共高等教育的四方面任务是:进行起始教育和继续教育;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研究成果的利用;传播文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加强国际合作。 (4)联邦德国。①1953年《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提出要让所有的儿童先接受4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给2年时间充分促进其能力和特长的发展,之后再决定其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②1964年《汉堡协定》(全称为《联邦共和国各州之间统一学校制度的修正协定》)。该协定的两个特色在于:第一,提高了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规定儿童应普遍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是有意识地甄别和选拔人才,儿童在4年基础教育和2年促进阶段或观察阶段的教育基础上,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各类中学的名称统一为主体中学。③1970—1980年代的教育。重点在于提升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如:德国的职业基础教育划分为13个职业领域。开办的职业学校主要有: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职业补习学校、专科高中、专科学校等。建立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学校改革的意义在于不断地促进教育适应社会变革,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苏联的变革。①1958年苏联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教育变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要解决中学毕业生升学与就业的矛盾。苏联的中等教育偏重于为学生升学做准备,另一部分面临就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准备。为此,1958年12月提出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改革的重点是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中学教育,要求“所有青年从15—16岁起,必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并且必须使他们的全部后续教学同国民经济部门的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此次改革涉及了普通中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还强调从苏联技术和经济的远景来看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在城市和农村普遍设立职业技术学校,为结束八年义务教育后直接就业的青年提供职业技术教育。《法律》对高等学校也提出了要求,认为高等学校应接近生活、接近生产、教学要反映最新的科技成就。②1966年《关于进一步改进中等普通学校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③1984.年4月《改革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明确了教育改革任务是:提高每门学科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普通教育学校的劳动教育、劳动教学和职业指导工作;加强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劳动纪律;提高教师和生产教学及技师的社会地位;普通教育学校由10年制变成11年制。 综上:一颗卫星引发的是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命。苏联的教育虽几经波折,但水平还是比较高,《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都曾对苏联的教育作出了肯定的评价。一个卫星引发的全世界范围的教育变革说明了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机器上的一个轮子,其运作必然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的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教育改革。一个卫星引发的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说明了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国家竞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考生务必要把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教育改革法案、文件一一答出,以及这些教育改革对该国的发展的意义。考生可能会忽略苏联自身,切忌在回答的过程中只回答冷战双方中的一方的教育改革,而忽视苏联的教育改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5sg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