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各句中的“之”字,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dmin2019-08-28  37

问题 以下各句中的“之”字,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选项 A、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B、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与之,不以为言。(《史记·管晏列传》)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D、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汉书·苏武传》)

答案A

解析 语言类试题,属于对文言文语词意义的考查。四个选项中,第一个选项是复指代词,指代前置的宾语“何厌”,与其余三种不同。其余三个选项,都是一般代词。所以选A。“之”在古代汉语中意义较多,第一,作动词,意思有:a出,生出,滋长。如:语焉而未之然。俞樾平议: “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礼记》)。b往,朝某方向走,到……去。如: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之虚所卖之。(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第二,作代词,意思有:a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如: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虎因喜,计之日。(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三戒》)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袁枚《祭妹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b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如: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韩愈《师说》)c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如: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第三,作助词,意思有:a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如: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b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c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如: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5ysC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题库普高专升本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