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最近一段时间,某些高校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浙江大学查出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除作为合作作者的1篇论文外,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的8篇论文均不同程

admin2014-12-17  52

问题 给定资料:
    1.最近一段时间,某些高校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浙江大学查出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除作为合作作者的1篇论文外,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的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导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学校已于2008年11月撤销其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合同。“贺海波论文事件”发生后,学校多次明确表示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在查清事实基础上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查清一个人,处理一个人。浙江大学认为,虽然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涉及贺海波8篇有学术造假内容的论文中李连达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贺海波擅署的,没有证据说明李连达参与了论文造假、剽窃和抄袭等,但李连达作为院长、学术带头人和合作导师,对贺海波事件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不严的责任,现其院长任期届满,学校不再续聘。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公布该校对“贺海波事件”处理决定时,严正表态。他说:“‘贺海波论文事件’给浙江大学声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学术道德建设。”浙江大学已向所有研究生导师发出了“五不准”通告:不准代通讯作者投稿;不准擅入通讯作者的期刊账户和电邮;不准设立公共投稿账户;不准代签版权转让页;不准泄露投稿联络信息。
    2.近日清华大学在校园网上发布了一篇对校长顾秉林院士的采访回答。在接受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工作人员采访时,顾秉林主动曝光了清华大学自2004年以来的三起学术不端事件。
    学术不端是学术界的一大顽疾,尤其是近年来,有关学术不端的消息时有所闻。人们在痛恨学术不端行为的同时,也对某些当事人所在单位表示失望,因为在学术不端被人们知晓、批判时,当事人单位很少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致歉谢罪,相反,还有可能百般抵赖,袒护当事人,或者就是赶紧和当事人划清界线,以示与己无关,自证清白。
    有些单位对学术不端之所以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豁达”态度,根本原因在于信奉“家丑不可外扬”的理念,担心“外扬家丑”有损单位声誉,影响单位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左右下,当事人单位对待学术不端通常采取“捂”“赖”“避”这样一些令人失望的态度。然而殊不知,这样的处事态度一定程度上成了催生新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孵化器——由于有单位“遮风挡雨”,学术不端者有可能胆子更大,腰杆更直,进行学术不端活动更加肆无忌惮。
    相比某些单位在对待学术不端方面遮遮捂捂的态度,清华校长顾秉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对发生在本校的学术不端行为不护短,而且在“外人”未曾知晓的情况下自揭家丑。这样的做法真该令那些抱定“家丑不外扬”的人士汗颜。而自揭家丑之后,有人也许会因清华也有学术不端而表现出某些失望,但人们更会对清华敢于直面错误的勇气和魄力表示赞赏。更为重要的是,勇气和魄力的背后是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坚定决心。
    3.有网友报料称,在中国知网(国内专门收集公开发表论文的网站)上,广东商学院副教授廖丽霞发表的10多篇论文均能查到,其中有两篇论文惊人地相似,分别在不同时间发表在不同学术刊物上。分别是:《论通感的表达功能》《论艺术通感的表达功能》;《钱钟书<诗可以怨>解读》《尖锐的解结与批判——<诗可以怨>解读》。廖丽霞涉嫌抄袭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本科生魏巍论文事件,引起不小的反应。廖丽霞与魏巍的论文在网上公布后,近80%的网友认为两篇论文非常雷同,可以认定为抄袭。但让人意外的是,一些人并没有对剽窃、造假事件表现出特别的痛恨,超过四成网友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再正常不过,有的人在留言中还对廖的行为表示同情:“本科生的论文一般是不上网的,这次意外被发现了,真是有点儿背。”
    4.2009年3月15日,教育部召开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倪维斗院士坦言:“当前不良学术风气及行为的产生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科技评价体制的导向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其主要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在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是很完善的时候迎来了市场经济大潮,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盛行。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研队伍难免受其影响。”倪维斗说,由于受到许多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硬性考核指标的制约,如为了评教授、当博导而着急发论文、出成果,使得能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研究的人越来越少,急功近利搞实惠的人越来越多。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伴随学术研究职业化而产生的一个严重的负面效应就是对‘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解构。时至今日,‘学术’不仅可以换取荣誉和金钱,谋取官位,还可以为学术机构带来荣誉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成绩就和学术机构、学者的个人利益形成了复杂、紧密的联系,从而构成了形形色色的‘学术失范’行为温床。”
    5.有学者认为,严惩学术不端行为,既是对“闯红线”者也是对有可能“闯红线”者最好的警示,告诫他们不要拿一辈子的声誉和学术生命做赌注。但是,惩处不是一劳永逸的良方,对不同程度的学术不端行为和不同群体身上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成名学者的学术行为,要严格要求;对青年教师学术不端行为,要坚持惩处和教育并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对学生中的学术不端行为,要坚持教育、引导和指导为主,不能简单处分了事。
    要坚持用制度规范学术行为。学术规范,制度建设是根本。任何一起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既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各种量化评估制度无形中催生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当前,多数单位对科研人员的考核都是一年一次,而且规定了严格的量化指标,完不成工作量将会受到晋升或经济上的制约和损失,甚至有可能失去工作岗位,而科研成果多的科研人员无疑会分到更多的实惠。很多科研人员在利益诱导下拼命去追求力所不能及的东西,甚至铤而走险,靠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甚至伪造的方式“制造”尽可能多的成果。为避免制度催生造假,要一手抓学术繁荣,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是要制定学术规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准则,让学者不愿造假、不能造假、不敢造假;二是要充分依靠学术委员会,给学术委员会更大的发言权,更多的决策权;三是改革现行评价标准,提高学术评价的科学化程度,逐步从成果数量的考核转向成果质量的考核,从期刊等级的考核转向成果内容的考核。
    大学和科研单位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宽容科研失败。若不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那么到处堵漏洞也没用。学术部门和单位要努力营造出宽松的学术环境,让学者们卸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包袱。要充分尊重学者的劳动、创造,宽容科研失败。越是原创性科研,越是要允许其失败。只有允许科研失败,才能迎接科研创新高潮的到来。高校应当营造一种让教师和学者能够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环境,不要为评职称所累,不要为工作量所累,不要为各种评奖所累,而潜心于自己的专业,潜心于学术,潜心于创新。
    作答要求:
近年来,一些学术剽窃、造假事件屡屡曝光。本来,对学术不端行为应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零容忍”,但让人意外的是,一些人并没有对剽窃、造假事件表现出特别的痛恨,反倒认为现在查出来的“算是‘走背字’”。请你结合以上资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反驳“‘天下文章一大抄’很正常”的观点。

选项

答案 学术制度规范化势在必行 ——驳“‘天下文章一大抄’很正常” 自古就有此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称此为读书人的恶习,万般讥讽,千番诟骂。 然而,最近出现了一系列高校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问题,一些学术剽窃、造假事件屡屡曝光:浙江大学查出贺海波及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广东商学院副教授廖丽霞涉嫌抄袭本科生魏巍的论文;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一稿多投,李庆生主动申请对自己的相关论文进行鉴定,结果为“过度引用不当”等。 理所当然,对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应当严厉打击,杜绝这种行为再次发生,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一些人并没有对剽窃、造假事件表现出特别的痛恨,反倒认为现在被查出来是“走背运”,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观点正确吗?答日:否。上述一系列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问题反映的是我国的教育学术体制存在的严重缺陷,暴露的是学术共同体道德的堕落,这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为了缓和这种问题,学术制度规范化势在必行。 从小学到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就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大学,是每个人孩童时代的梦想,是一座知识的殿堂,是一个国家先行文化的引领者,承载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以高扬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尊严感染社会。为了不让学术造假行为在高校中弥漫,不让学术造假行为玷污大学的崇高和纯净,不让人们对当前的学术失去信心,我们应当对学术规范化,学术规范化也势在必行。 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当前教育制度、利益驱动、学术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要根除这种现象,就要做到学术制度规范化。首先,高等院校和一些学术机构,要像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一样,发现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行为要不遮掩,严肃处理;其次,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大对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行为的惩处,惩治各种不法的论文代写中介机构;再次,建立举报机制,加强对学术的监督和管理;最后,加强对学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其自律自重,提高学者的学术道德水平。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学问是可行的正道。上海交大的晏才宏老师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立了一面正身的“镜子”,他一生兢兢业业育人无数,深得学生的好评,他始终不肯弄虚作假跑路子弄一两篇“混名声”的论文,尽管他终其一生直到病倒在讲台上还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讲师,连个副教授都评不上,可就是这样的老师才是我们永远敬仰的,因为他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持“天下文章一大抄”论调者可以休矣!学术制度规范化才势在必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5Ol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