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是指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一种活动。除了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与基本的科学概念之外,其主要内容还包括实用技术的推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的传播。科普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科学的益处、对国家经济的益处、对

admin2023-01-16  39

问题 科学普及是指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一种活动。除了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与基本的科学概念之外,其主要内容还包括实用技术的推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的传播。科普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科学的益处、对国家经济的益处、对个人的益处等。
    知识就是力量,但是这种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还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作为科学普及源头的科研人员,也应该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科研人员参与科学普及,可以把他们掌握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传播出去,从而让知识的力量真正发挥出来,让广大公众学科学、用科学。卡尔·萨根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中谈道:“在科学的所有用处中,培养出少量的、专业知识水平很高、高酬金的牧师式的专家是不够的,事实上也是危险的。相反,某些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方法必须在最大的范围内使公众得到了解。”因而,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做科普。
    搞科普是有门槛的,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多半望而却步,而这对于长期从事某一领域专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似乎是轻车熟路的事情。但从实际来看,很多科研人员对搞科普的态度,不是“兴趣不大”,就是“没有时间”。根据科技部的数据,在180.84万科普人员中,有专职人员23.42万人、兼职人员157.42万人。其中,有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80.82万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44.7%。
    从事科普的公益工作,在工作单位或者机构得不到认可和鼓励,是科学家不愿从事科普工作的原因之一。“有些科学家嘴上说科普很重要,但内心深处仍然轻视或不屑做科普,甚至认为是科研做不下去了才去做科普。”某专家表示,“现在一些科研单位中,‘重研发、轻科普’的老思想还很重。我曾经见过很多尝试做科普的科学家,在不受认可的大环境中最终选择放弃。”
    在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下,科研人员热衷于出成果、发论文,因为这些直接影响着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切身利益。而对于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却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手段,导致很多科研人员都是在默默无闻地从事科普工作。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评价体系“指挥棒”的引导下,科研人员搞科普,不仅占用自己的研究时间,而且得不到任何显性的回报和实在利益,所以他们“没时间”“没兴趣”搞科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做科普,当然少不了媒体的传播。目前一些科学家做科普的一个难点,就是非常担心自己说错了。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这边科学家刚讲完话,可能5分钟以后网上就能见到采访内容。对于科学家而言,如果说错了一些内容,他们多少会觉得丢人。而另一个难点在于,很多媒体记者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在采访科学家后,没有能够准确地用科学语言表达,从而造成“科普做得不科学”的假象,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公众对科学家的误解。因此,科学家们面对媒体往往抱着不说、少说的态度,这样无疑会使科普效果大打折扣。
    假如你是某省科技厅的一名工作人员,请草拟一份关于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积极性的意见。
    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全面,语言简洁,格式正确,不超过500字。

选项

答案 关于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积极性的意见 各市科技局: 科学普及是大众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方式,对于科学、国家经济、个人等都有重大意义。然而,当前科研人员存在着对科普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了号召更多科研人员做科普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是转变科研机构重科研、轻科普的传统观念。提高科研机构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科研机构设置专门科普部门和专职科普人员,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二是改革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将研发人员参与科普活动的时间、科普论文等纳入考核、职称评定范围,使科研人员的科普工作得到显性回报,提高其科普积极性。 三是提高媒体人员科学素养。加强对媒体人员的科普教育,提高其科学知识水平,减少科研人员科普传播过程中的误传、误读。                                                ××省科技厅                                                ××年××月××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K8D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