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 根据上述定义,判断下列属于定金合同的是( )。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 根据上述定义,判断下列属于定金合同的是( )。
admin
2012-01-23
55
问题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 根据上述定义,判断下列属于定金合同的是( )。
选项
A、甲、乙、丙约定:乙如到期未支付货款,由保证人丙负责向甲承担付款责任
B、甲为租住乙的房屋,而向乙预先交付100元
C、为了借用乙的拖拉机,甲、乙约定:南甲为乙当帮工一天
D、甲、乙约定:如合同履行期间,任何一方违约,另一方可要求对方赔付20000元人民币
答案
B
解析
主体:合同一方当事人;对象:对方当事人;目的:确保合同的履行;方式:依据法律规定,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由主体预先给付对象的金钱。A项与方式不符,是担保的合同约定,不是预付金钱;B项符合定义;C项方式预付的不是金钱,与定义不符;D项不是履行前,而是在履行期间,与方式不符。故选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TM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行测
国家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A、B两人步行的速度之比是7:5,A、B两人分别从C、D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半小时后相遇,如果同向而行且B在A的前方,A追上B需要多长时间?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的作者用典故来______空无内容的作品,这就产生了滥用典故的流弊。②曾有“词坛怪才”之誉的张俊以因涉嫌诈骗被捕,现已______认罪。③对那些罪大恶极的腐败分子的______,就是对广大人民的极大犯罪。④
惟才是用,这是企业经营致胜的必要条件,因而,伯乐如何识千里马,是主管人员在事事讲求团体效率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夫。同样的,主管遴选人才,也是靠直觉、靠经验。然而,经验的判断常常流于主观。所以( )
生命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发展,必须具备至少两个条件:(1)适宜的温度,这是与热源适当距离的结果。(2)至少在37亿年的时间内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变化幅度。这样的条件在宇宙中很难找到,这使地球很可能是唯一存在生命的地方,由上文可知( )
该公司1990年接到有关票价的投诉意见的件数大约为( )。如果下面的圆图代表1991年乘客投诉意见的总数,圆图中阴影所占的比例哪一个最接近“航班误点”的比例?( )。[*]
A、 B、 C、 D、 A本题的规律为,每一行和每一列图形由中心向外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交替进行。符合此规律的只有A项。故选A。
按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属于政府组成人员的是( )。
“小的是美好的”这句话,倘以我看,作为严格的美学命题恐怕站不住脚。比如古典诗人喜欢吟咏的小桥流水、樱桃小口之类,但究竟也有不少人取相反的爱好,去赞美跨海的桥或索菲娅.罗兰式的阔嘴。可见( )
某公司招聘员工,按规定每人至多可报考两个职位。结果共42人报名,甲、乙、丙三个职位报名人数分别是22人、16人、25人,其中同时报甲、乙职位的人数为8人,同时报甲、丙职位的人数为6人,那么同时报乙、丙职位的人数为()。
随机试题
[*]
胃溶性的薄膜衣材料是()。
建筑工程险保险费、第三方责任险保险费、履约保证金等项目,一般按()进行计量支付。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买卖双方根据各自都能接受的国际惯例或法律规定而设定的反映双方在交易磋商中的内容,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一般来讲,一份有效的合同应具备以下几项基本要素()。
证券公司经营()中的任何一项,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亿元。
甲公司2016年7月1日购入乙公司2016年1月1日发行的股票200股,每股市价10元,支付价款为200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50元。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16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12元。2017年3月5日乙公司宣
(2020年节选)甲公司是一家大型零售企业,其20×9年度发生的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20×9年4月1日,经过三个月的场地整理和商品准备,甲公司在租入的A大楼一至四层开设的B商场正式对外营业。甲公司采用三种方式进行经营,第一种是自行销售方式,即甲公司
CIP与CIF的相同点表现在,它们的价格构成中都包括了通常的运费和约定的保险费,所以,按这两种术语成交,卖方都要负责安排运输和保险,并支付有关的运费和保险费。()
不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最早出于何处,又是谁人的发明,但从读史可知,它可以说是一句_________,不时有人说到它,也认可它的正确性。然而,过往的许多事实证明,一些被“用人不疑”的人,其实未必是_________的贤者;而一些被“疑人不用”的人,也未
论述宋初的三次兴学运动。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