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admin2021-01-18  28

问题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选项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三个“核心要义”,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正是这三个“核心要义”,明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性质和根本要求,描绘了这条道路的鲜明特征和鲜明标识。深入理解、全面把握这三个“核心要义”,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具有方向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三个“核心要义”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指导思想和学理支撑。 (1)坚持党的领导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法治中国只能而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当义无反顾地担当起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既取决于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目标,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必要。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性、先进性是党的根本属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始终以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为第一要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与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的高度一致性。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党的领导,就是不搞两党制、多党制,反对政党轮流执政,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③坚持党的领导具体体现为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a.领导立法,是指党对国家重大立法规划、立法决策和宪法法律修改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提出建议或进行指导。党通过立法集合民意、集思广益时具有高度的统领性、回应性、盖然性和代表性,对实现良法善治意义重大。为此,既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也要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 b.保证执法,是指党通过政治和法律的方式确保体现党的意志和人民利益的法律得到正确实施和执行,要求党委积极支持和推动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督促文明执法,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 c.支持司法,是党的领导与司法规律有机结合的科学体现,指通过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职权的关系,保证党委及其政法委依照宪法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为独立公正司法创造良好环境,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 d.带头守法,要求党组织树立法治信仰、维护法律权威,既带头遵守宪法法律,又引领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风尚,并领导和监督本单位党员模范守法,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行为。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最重要制度载体。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制度支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要反对三权分立,不搞西方的两院制。 (3)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理论运用于中国法治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深刻揭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和实践规律。主要包括: ①关于民主和法治的理论。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②关于法治原则的理论。法治的原则是一个体系,其中最根本的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关于法治道路的理论。中国的法治只能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关于法治体系的理论。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转变,意味着对法治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⑤关于良法善治的理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⑥关于宪法至上的理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⑦关于立法协商的理论。“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上、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⑧关于法治政府的理论。科学地划分了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的界限,对政府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对公民而言,“法不禁止皆可为”。 ⑨关于法治实施的理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法律的伟力也在于实施”。 ⑩关于公平正义的理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关于人权保障的理论。确立了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法治原则,强调“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源泉,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法治建设以人民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推进“人权保障法治化”。 [*]关于法律权威的理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碰触”。 [*]关于法治思维的理论。要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这些法治理论有利于在理论自信的基础上增强法治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为人类提供了法治的新经验和新话语,使法治中国建立在科学、完善、成熟的法治理论基础之上。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YW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