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A市的甲和B市的乙达成协议,由甲交给乙1张银行承兑汇票,金额4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偿还原先所欠债务,200万元用于联营投资。3天后,甲、乙和A市的丙银行3家达成协议,由丙银行出具银行承兑汇票400万元给乙,乙将400万元资金一次性汇人丙银行存储。协
A市的甲和B市的乙达成协议,由甲交给乙1张银行承兑汇票,金额4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偿还原先所欠债务,200万元用于联营投资。3天后,甲、乙和A市的丙银行3家达成协议,由丙银行出具银行承兑汇票400万元给乙,乙将400万元资金一次性汇人丙银行存储。协
admin
2018-10-17
103
问题
A市的甲和B市的乙达成协议,由甲交给乙1张银行承兑汇票,金额4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偿还原先所欠债务,200万元用于联营投资。3天后,甲、乙和A市的丙银行3家达成协议,由丙银行出具银行承兑汇票400万元给乙,乙将400万元资金一次性汇人丙银行存储。协议达成后,丙银行开出银行承兑汇票400万元给了乙。但是乙并未划款给丙却持这张汇票到了B市的丁银行办理质押贷款款400万元并由B市公证处出具公证书。这时,丁银行几次向丙银行查询所出汇票的真伪,在得到准确有效答复后贷款400万元给乙。丙银行在收不到资金的情况下,便派人去函索要所开汇票。在该汇票将到期的前两天,丙银行和甲以乙不按协议划款为由要求退票,丁银行以乙拖欠贷款逾期不还为由分别向A、B二市法院起诉。二市法院竞相冻结该汇票。B市法院抢先实现,但A市法院先行认定汇票无效并且判决由乙赔偿有关损失、丁银行退还汇票给丙银行。乙已经丧失偿债能力,贷款质押汇票又难以兑付,丁银行400万元贷款面临损失的危险。
问题:
丙银行和甲的诉讼理由是否应予支持?丁银行是否应返还汇票?为什么?
选项
答案
丙银行和甲的诉讼理由不应支持,丁银行不应返还汇票。因为虽然违反了其和甲丙的三方协议,但是汇票是有效的,而且已被乙用作贷款的质押物。丙银行作为承兑人应当承担付款责任。甲、丙只能根据违约追究乙的民事责任,要求乙赔偿损失,而不能要求乙返还汇票。由于丁银行与乙之间的质押是合法有效的,故丁银行也没有返还汇票的义务。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s9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主观题试卷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主观题试卷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本案一审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二审法院的审理期限按照法律规定是多长时间?如果本案二审法院不能按法定期限结案,其应如何处理?
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是否正确?若公安机关得到于某承认故意伤害邱某的口供,但于某拒绝在供述上签字,那么被告人未签名的供述,是否能作为定罪证据?
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是否正确?人民检察院拒绝受理原审人民法院移送的案卷材料,其做法和理由是否正确?
张三李四之间是什么法律关系?是否有效?王五钱一之间是什么法律关系?
李四于3月11日以北京法培公司名义向王五购买价值4万元货物的行为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试述北京法培公司的财产清偿顺序?
[案情] 2003年2月16日,张三出资10万元设立北京法培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张三聘请李四管理企业的事务,同时规定,凡李四对外签订标的额超过2万元以上的合同,须经张三同意。3月11日,李四未经张三同意,以北京法培公司的名义向善意第三人王五购人价值4
甲公司申请财产保全在程序上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乙公司的反诉请求应当在何时提出?
案情:2004年9月,法院判决被告方“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某地一企业主)王颖65万元。10月,王颖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一直执行不下来。无奈之下,王颖只有手持“低价贱卖生效判决”的牌子,在街头叫嚷:“谁买判决书?值60多万,给40万您拿走。”她
该合同约定的“借款期或借款展期届满后30日内,杨某不履行债务的,典当公司有权将房产收归已有”是否有效?为什么?该案中的公证文书是否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为什么?
随机试题
营养状态良好的表现除外
A.忧B.怒C.恐D.喜E.思上述各项,属肝之志的是()
预防肺结核的最有效办法是()
工作温度是指容器内部工作介质在正常操作过程中的温度,即()。
从现代化要求看,行政管理应当朝三个方向发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热力管道可采用直接埋地敷设时,应满足的地形条件有()。
2012年5月,东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申请法院对公司进行司法清算,法院为其指定相关人员组成清算组。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成为清算组成员的是()。
根据招聘对象的来源,招聘可以分为()。
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