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餐制的历史可上溯到史前时代,经过了不少于3000年的发展过程,而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筳宴上实行分餐制,用小食案进食是个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admin2021-01-06  34

问题 中国分餐制的历史可上溯到史前时代,经过了不少于3000年的发展过程,而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筳宴上实行分餐制,用小食案进食是个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西晋王朝灭亡以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族陆续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他们的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频繁的战乱,以及居于国家统治地位民族的变更,使得中原地区自殷周以来建立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礼仪制度,受到了一次次的强烈冲击。这种大的历史变革,也导致了家具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席地而坐的姿势也随之有了改变,常见的跪姿坐式受到更轻松的垂足坐姿的冲击,这就促进了高足坐具的使用和流行。公元5—6世纪,束腰圆凳、方凳、胡床、椅子等新出现的高足坐具,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席不正不坐”的传统要求也就慢慢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①在敦煌285窟的西魏时代壁画上,我们看到了年代最早的靠背椅子。②有意思的是,椅子上的仙人还用着惯常的蹲跪姿势,双足并没有垂到地面上。③在同时代的其他壁画上,又可看到坐胡床(马扎子)的人将双足坦然地垂放到了地上。洛阳龙门浮雕所见坐圆凳的佛像,也有一条腿垂到了地上。④
  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1955年在两安发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珪墓,发现墓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他端坐椅子上,双足并排放在地上,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标准垂足坐姿的证据。可以肯定地说,在唐代时,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
  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如传世的《备宴图》,描绘了宫中大宴准备情形:在巍峨殿宇的侧庭,摆着大方食桌和条凳,桌上摆满了餐具和食品。再看敦煌473窟唐代宴饮壁画,画中绘一凉亭,亭内摆着一个长方食桌,两侧有高足条凳,凳上面对面地坐着9位规规矩矩的男女。食桌上摆满大盆小盏,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这已是众人围坐一起的会食了,这样的画面在敦煌还发现了一些,构图区别不大。
  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通,无论在宫内或是民间,都是如此。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变化。分餐向会食的转变,没有这场家具变革是不可能完成的。据家具史专家研究,发展到唐末五代之际,中国家具在品种和类型上已基本齐全,这当然主要指的是高足家具,其中桌和椅是最重要的两个品类。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
下列可以作为唐代已有会食制的证据的是
  ①洛阳龙门浮雕佛像
  ②高元珪墓墓主人像
  ③《备宴图》
  ④敦煌473窟唐代宴饮壁画

选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查找与“唐代已有会食制”有关的内容。该内容位于第五自然段。
第二步,对比选项。③和④对应“如传世的《备宴图》……”“再看敦煌 473 窟唐代宴饮壁画……”“这已是众人围坐一起的会食了” ,属于唐代已有会食制的证据。①和②均为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 C 选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MR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