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乙、丙共同在公交车上扒窃,在他们盗窃一位乘客(偷得一部手机)时,遭到反扒民警丁某、胡某和竹某的抓捕。甲、乙、丙分头逃走,甲、乙被抓获:丙在民警竹某对其抓捕时,在难以逃跑的情况下,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竹某身上乱刺.竹某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关于本案的分
甲、乙、丙共同在公交车上扒窃,在他们盗窃一位乘客(偷得一部手机)时,遭到反扒民警丁某、胡某和竹某的抓捕。甲、乙、丙分头逃走,甲、乙被抓获:丙在民警竹某对其抓捕时,在难以逃跑的情况下,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竹某身上乱刺.竹某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关于本案的分
admin
2018-09-06
40
问题
甲、乙、丙共同在公交车上扒窃,在他们盗窃一位乘客(偷得一部手机)时,遭到反扒民警丁某、胡某和竹某的抓捕。甲、乙、丙分头逃走,甲、乙被抓获:丙在民警竹某对其抓捕时,在难以逃跑的情况下,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竹某身上乱刺.竹某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选项
A、甲和乙构成盗窃罪.丙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B、甲和乙构成盗窃罪.丙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C、甲、乙和丙都构成抢劫罪
D、甲和乙构成盗窃罪.丙构成抢劫罪
答案
A,B,C
解析
甲、乙、丙本来是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但丙在实施盗窃行为后以暴力抗拒抓捕,就构成了《刑法》第269条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罪,但甲、乙和丙没有共同的暴力抗拒抓捕的故意和行为。因此,甲和乙构成盗窃罪。丙构成抢劫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d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一小区已建有A幼儿园,为满足需要,某区人民政府拟在该小区内再建一所幼儿园。张某和李某先后向某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张某获批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王大生诉刘华借款纠纷一案由S市H区人民法院审理终结。一审法院判决刘华返还王大生借款本金1500元,驳回了王大生要求刘华支付利息的请求。判决书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后,刘华上诉,王大生未上诉,但他在答辩状中向二审法院提出了让刘华支付借款利息的请求。根据我国的司法解
在张某故意毁坏李某汽车案中,张某聘请赵律师为辩护人,李某聘请孙律师为诉讼代理人。关于该案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卷二—22,单)
关于行政法的比例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第39题)
下列哪一选项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增加的规定内容?
关于停止执行死刑的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刑法》第12条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规定,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除因回避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不能继续参加案件审理外,不得在案件审理过程申更换。这一规定体现的是下列哪一项审判原则?(2007年试卷2第21题)
某甲在旁听其弟故意伤害一案时,违反法庭秩序,当庭侮辱作证的证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长有权对某甲予以何种处理?
甲涉嫌刑讯逼供罪被立案侦查。甲以该案侦查人员王某与被害人存在近亲属关系为由,提出回避申请。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随机试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有效的干扰素诱生剂是
某高速公路某合同段,由甲承包商承包施工,为了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施工单位制定了以下管理制度:(1)严格测量复核签认制度:1)由2~4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对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核对结果要由工地技术主管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2)利用已知点进行
通常情况下,是由()来承担特殊培训的成本。
以下对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中储存商品环节的控制活动,以及与相关认定的对应关系的陈述中,恰当的有()。
一份哈佛商学院的报告表明,公司管理和薪资的变化使美国公司管理人员采取一种关注股份和短期业绩的管理方式。当一家公司聚焦短期利润和股价,管理层可能会创新,但这些创新都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有关,相反,能够带来附加值的创新,特别是具有变革意义的创新,则很可能被认为
宋体和罗马字体共有的特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将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
什么是信息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比如,人们收听了一次广播,听到了一些新闻,也就是接受到一些信息。同样,人们从别人的谈话和通信中,从电话和电视中,从阅读书报和文献资料中,从接触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等等所获得的新消息,也都是
胡锦涛说:“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科学发展观就其本身来看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