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当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依法治国”从最初的单一概念,发展成为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涉及面广的表述,同时包
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当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依法治国”从最初的单一概念,发展成为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涉及面广的表述,同时包
admin
2021-01-18
56
问题
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当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依法治国”从最初的单一概念,发展成为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涉及面广的表述,同时包含着具体可行的举措。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理解。
选项
答案
全面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和关键,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1)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依法治国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形成于对1949年以来我国法治问题上的颠覆性错误和沉痛教训的反思。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②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制定了国家机构组织法和其他重要法律。 ③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方针,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共十五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和战略地位。 ⑤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至此,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上升为宪法原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作出“全而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语义上已经接近“全面依法治国”。 ②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认了“法治中国”概念,并鲜明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③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更加明晰,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至此,实现了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转换。 ④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转换为“全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时把治国理政意义上的全面依法治国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3)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①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治理国家的主体。人民的治国活动需要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为。人民的意志必须借助立法予以整合,借助法律予以表达,人民的行动需要通过法律予以协调,人民通过制定法律、实施法律来实现当家作主与治国理政。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法律确认,市场经济的规则需要法律确立,市场经济的行为需要法律调整,市场经济的秩序需要法律维护,市场经济的成果需要法律保护。全面依法治国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民主政治必然是法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民主政治需要法律提供准则,并以此作为最终的标准,全面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法治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潮流。 ⑤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法治前提。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是在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中提出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自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 ⑥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安定有序的客观前提。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实的客观需要,都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依法治国。 ⑦全面依法治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急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提升法治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法治满足人民需要的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eW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运用中国法制史相关知识,分析下述材料。“天下重罪逮京师者,收系(锦衣卫)狱中使断治。”“令宦官访辑谋逆大奸,与锦衣卫均权势。”“(西厂)以太监汪直领之……所领绮骑倍东厂,势远出卫上。”“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接行之,至未造而极。举朝野命,一
《唐律疏议.杂令》规定:“诸公私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诸以粟麦出举,还为粟麦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仍以一年为断,不得因旧本更令生利,又不得回利为本。”《唐律疏议.杂律》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
《唐律疏议.断狱律》规定:“死罪囚,决前一日二复奏,次日又三复奏。谓奏画已讫,应行刑者,然始下决……复奏讫毕,听三日乃行刑,若限未满而行刑者,徒一年……但犯恶逆以上罪及部曲杀主罪,行一复奏。”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上
《唐律疏议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虚实证等,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傍无见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过三”。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问题:如何评价唐律的这一规定。
2013年3月,某省会城市人民政府拟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章。该《办法》规定:“凡上一年度本市前100名纳税民营企业的企业主,其子女参加高中入学考试,总成绩可加20分。”该《办法》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过程中引
《尚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上述原则对后世立法有什么影响?
试述宪法原则中的权力制衡原则以及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联系实际,论述宪法上的平等保护与合理差别的内涵。
结合中国古代“德主刑辅”“德本刑用”等法制思想,谈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有观点认为:“法的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之间是矛盾的。强调效率必然会导致不公平,而强调公平又必然会降低效率”。请运用法理学有关知识和原理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
随机试题
A、血清尿素氮测定B、血清肌酐测定C、浓缩稀释试验D、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E、酚红排泌试验判断近曲小管排泌功能的指标是()
回阳救急汤含有的药物有
患者,女,29岁。孕3产0,妊娠34周。第一胎人工流产,第二胎为脊柱裂畸形,于妊娠24周时引产。此次妊娠早期无异常情况。妊娠32周时B超检查提示:羊水偏多,胎儿大于妊娠月份,未见明显畸形。孕妇体型肥胖,有多饮、多尿、多食史。可能的诊断是
一个建设工程有多个单位工程组成时,工程文件应按()组卷。
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很深,从而促进了溶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学习《爱莲说》,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其他描写荷花的古诗,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下列属于王某的合法财产的是()。
属于CPU中算术逻辑单元的部件是()。
Theterm"folkcustom"isverybroad,butithasbeenusedbyfolkloriststorefertothosesharedpatternsofbehaviorsinapa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