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当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依法治国”从最初的单一概念,发展成为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涉及面广的表述,同时包
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当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依法治国”从最初的单一概念,发展成为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涉及面广的表述,同时包
admin
2021-01-18
87
问题
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当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依法治国”从最初的单一概念,发展成为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涉及面广的表述,同时包含着具体可行的举措。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理解。
选项
答案
全面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和关键,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1)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依法治国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形成于对1949年以来我国法治问题上的颠覆性错误和沉痛教训的反思。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②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制定了国家机构组织法和其他重要法律。 ③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方针,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共十五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和战略地位。 ⑤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至此,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上升为宪法原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作出“全而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语义上已经接近“全面依法治国”。 ②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认了“法治中国”概念,并鲜明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③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更加明晰,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至此,实现了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转换。 ④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转换为“全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时把治国理政意义上的全面依法治国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3)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①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治理国家的主体。人民的治国活动需要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为。人民的意志必须借助立法予以整合,借助法律予以表达,人民的行动需要通过法律予以协调,人民通过制定法律、实施法律来实现当家作主与治国理政。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法律确认,市场经济的规则需要法律确立,市场经济的行为需要法律调整,市场经济的秩序需要法律维护,市场经济的成果需要法律保护。全面依法治国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民主政治必然是法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民主政治需要法律提供准则,并以此作为最终的标准,全面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法治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潮流。 ⑤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法治前提。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是在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中提出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自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 ⑥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安定有序的客观前提。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实的客观需要,都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依法治国。 ⑦全面依法治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急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提升法治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法治满足人民需要的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eW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
《唐律疏议》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所谓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原则。这句话实际上是有关刑罚适用的总则性规定。具体说来就是刑罚适用上的“类推原则”。其含义为:对法无明文规定的犯罪,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
论述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
从法理学角度论述法与国家的关系。
论述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论述法律至上的法治观点及其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意义。
尽管()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但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017年真题)下列关于法律论证的理解,正确的是()。
马克思说过: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其实,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
材料:“法律对人的行为以及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实质上就是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和态度通过国家权力加以推行和实现;法律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在一定的社会中,法律能否承担起立法者赋予它的功能,从根本上说,这取决于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自身的生命力,而不是取决于立法者的主观愿
随机试题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主要差异是:
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时,收集项目的有关资料和信息之后紧接着进行的工作是()。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岗位包括()。
对于长期持有,股利固定成长的股票价值评估应考虑的因素有()。
安徽是戏曲之乡,发源于安徽的()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
预计资产负债表与预计利润表构成了整个财务预算。()
以下不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是()。
(2014年单选34)甲、乙签订一份设备买卖合同。甲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履行附随义务的是()。
Inthefollowingtext,somesentenceshavebeenremoved.ForQuestions41-45,choosethemostsuitableonefromthelist(A、B、C、
下面不属于需求分析阶段工作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