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当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依法治国”从最初的单一概念,发展成为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涉及面广的表述,同时包
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当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依法治国”从最初的单一概念,发展成为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涉及面广的表述,同时包
admin
2021-01-18
45
问题
2014年10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当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依法治国”从最初的单一概念,发展成为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涉及面广的表述,同时包含着具体可行的举措。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理解。
选项
答案
全面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和关键,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1)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依法治国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形成于对1949年以来我国法治问题上的颠覆性错误和沉痛教训的反思。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②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制定了国家机构组织法和其他重要法律。 ③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方针,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共十五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和战略地位。 ⑤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至此,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上升为宪法原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作出“全而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语义上已经接近“全面依法治国”。 ②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认了“法治中国”概念,并鲜明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③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更加明晰,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至此,实现了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转换。 ④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转换为“全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时把治国理政意义上的全面依法治国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3)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①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治理国家的主体。人民的治国活动需要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为。人民的意志必须借助立法予以整合,借助法律予以表达,人民的行动需要通过法律予以协调,人民通过制定法律、实施法律来实现当家作主与治国理政。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法律确认,市场经济的规则需要法律确立,市场经济的行为需要法律调整,市场经济的秩序需要法律维护,市场经济的成果需要法律保护。全面依法治国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民主政治必然是法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民主政治需要法律提供准则,并以此作为最终的标准,全面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法治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潮流。 ⑤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法治前提。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是在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中提出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自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 ⑥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安定有序的客观前提。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实的客观需要,都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依法治国。 ⑦全面依法治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急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提升法治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法治满足人民需要的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eW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
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
《唐律疏议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虚实证等,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傍无见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过三”。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问题:唐律处理疑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唐律疏议.名例》问题:
简述法的价值冲突与解决。
试述宪法原则中的权力制衡原则以及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试论法律意识对我国法律实践的作用。
下列关于演绎推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6年真题)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者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论法的公平与效率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随机试题
一侧视神经损伤,可导致①____________;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可引起②____________;一侧视交叉外侧部(未交叉纤维)损伤,可出现③____________;一侧视束及其以后传导通路(如视辐射、视觉中枢)损伤,可引起④______
女性,58岁,被汽车撞伤右胸,造成6~8肋骨骨折,右胸中量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出血液550ml,其血胸属于
小儿时期常见的贫血是
妇科常用中成药的药物组成中,含有牡丹皮的是
患者,女,45岁,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出现定向力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该患者的意识状态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不同包括()。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
TheStoryofLaniFive-year-oldLanistilltakessevenmedicineswithherbreakfasteverymorning."She’sverygoodaboutit,
Iheardalovelystoryaboutsomebodywhotook【B1】______onherhusband~AyoungmanpickedupacopyoftheEveningStandardon
【B1】【B19】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