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在某银行的存折上有4万元存款。某日,甲将存款全部取出,但由于银行职员乙工作失误,未将存折底卡销毁。半年后,甲又去该银行办理存储业务,乙对甲说:“你的4万元存款已到期。”甲听后,灵机一动,对乙谎称存折丢失。乙为甲办理了挂失手续,甲取走4万元。甲的行为构成何
甲在某银行的存折上有4万元存款。某日,甲将存款全部取出,但由于银行职员乙工作失误,未将存折底卡销毁。半年后,甲又去该银行办理存储业务,乙对甲说:“你的4万元存款已到期。”甲听后,灵机一动,对乙谎称存折丢失。乙为甲办理了挂失手续,甲取走4万元。甲的行为构成何
admin
2021-01-31
74
问题
甲在某银行的存折上有4万元存款。某日,甲将存款全部取出,但由于银行职员乙工作失误,未将存折底卡销毁。半年后,甲又去该银行办理存储业务,乙对甲说:“你的4万元存款已到期。”甲听后,灵机一动,对乙谎称存折丢失。乙为甲办理了挂失手续,甲取走4万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2008/2/14)
选项
A、侵占罪
B、盗窃罪(间接正犯)
C、诈骗罪
D、金融凭证诈骗罪
答案
C
解析
第一、二步,确认被害人、犯罪对象。被害人是银行。关于犯罪对象:
(1)甲捏造存折丢失的事实,从银行骗走存折。由于根据司法解释,存折(财产凭证)只在盗窃、抢劫罪才属财物,在被诈骗时不属财物。故而不属诈骗财物,对此不构成诈骗罪。
(2)银行职员乙工作失误在账户中误记数字。由于数字不是财物本身,不能认为行为人占有数字,就已经占有财物。故而不能以“合法占有,非法所有”认定行为人构成侵占罪。
(3)真正的犯罪对象是银行的4万元。
第三步,确认对象的占有状态。虽然甲的账户中误记数字,但银行的4万元原归银行占有、所有。
第四步,确认转移占有的手段。
(1)行为人在占有数字之后,隐瞒存折上记载为假、没有对应的真实存款的事实,向银行取款骗取有处分财产的银行工作人员,让其将4万元转移占有,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构成诈骗罪。
(2)由于银行工作人员有转移占有权限,因此行为人构成诈骗罪的直接正犯,而不构成盗窃罪(间接正犯)。
(3)金融凭证诈骗罪的成立必须是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凭证进行诈骗活动。本案中甲使用的金融凭证是真实的,不能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kr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张某为防盗,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晚,盗贼王某撬门潜入张某的住宅后,触动了防卫装置,并被击为轻伤。对张某的行为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下列选项中,不能适用刑法总则共同犯罪相关规定的有?()
对于共犯人的表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张某在公交车上盗窃了王某的钱包.钱包中有现金600元和一张信用卡。张某不知道到卡内是否有钱,遂到一商城用信用卡尝试刷卡购物.证实卡内有金额后便疯狂购物达8000余元。对张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关于金融诈骗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哪些规定?()
下列哪一情形成立累犯?()
关于管制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甲(男,17周岁)、乙(男,15周岁)合谋共同盗窃。甲在门外放风,乙进入房内窃取财物。不料乙进人屋内后被一老人发现,老人抓住乙不让其离开,乙即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将老人杀死.并带窃取的5000元钱离开,后和甲平分。根据司法解释,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
随机试题
民警叶某、李某在巡逻中发现黄某因使用假币与商贩争吵,经出示人民警察证,对其当场盘问、检查,发现其包内有5张百元假币,且说不清来源,遂将其带至派出所,决定继续盘问12小时。黄某在所内拒不回答任何问题。经派出所所长批准,决定对其延长继续盘问至48小时,考虑到审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声音嘶哑提示
A为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配备有公务用枪。A在有配偶(B女,生活在外地)的情况下,长期与C女共同生活,井生有一子(周围群众均认为A与C为夫妻关系),为此借用了D的3万元现金。D多次讨债,A无力偿还,于是A将公务用枪(无子弹)用作借债质押物交给D,约定A还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锅炉水循环指水在()中的循环流动。
再保险的投保人本身就是保险人,称为( ),又称再保险分出入。
关于“直客式”个人贷款,说法正确的是()。
房地产市场调研人员通过设计方案、定义问题、采集数据和分析问题,从中提取有效、相关、准确、可靠和有代表性的信息资料,这体现了房地产市场调研的()原则。
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包括()。
领导责成你负责今天下午准备一份会议资料,以备第二天上午开会之用。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与另外一个部门的领导进行沟通,征求意见。但这位领导因公外出,联系不上,而别的同事又对相关事项不知情。请问,你怎么应对解决?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