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感知理论的内在规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取?

admin2019-04-26  28

问题 利用感知理论的内在规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取?

选项

答案为了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取,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感知规律主要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和对比律。 (1)强度律是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强度低但较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落。 (2)差异律是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对象与背景的设置可从两个层次分析: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第一层次即通常所说的直观对象与感知背景的差异;第二层次即直观对象与知识背景的差异,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这一层次尤应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学生在读书时用有色笔将重点和难点作记号,这也是为了突出对象,便于感知。 (3)活动律是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注意在变换背景知识的条件下多次突出对象知识,从而造成一种活动的态势。 (4)组合律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其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知觉。即使是零散的材料也要按上述各种关系组合起来,才易于形成整体概念。教师的板书应力求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5)对比律是指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因此,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能更清晰地被感知。如进行颜色对比、形状对比、人物对比、环境对比等,都可以加深感知印象。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zOJ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