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卷限时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2.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第一、三页)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

admin2011-01-09  32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卷限时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2.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第一、三页)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
   4.请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5.答题结束后,将题本交给监考人员。上交时,务必请他(她)在你的准考证上签收。否则,若题本遗失,由你承担责任。

二、给定资料
   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提出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大政方针。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礼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2.近年来,在巾央连续六个“一号文件”的鼓舞下,山东省不断探索、积极拓展农民增收的途径,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莱阳市坚持“两手抓”的方针,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做好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文章,又用工业化、城市化的理念,积极拓展农民增收途径,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效益,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有效的途径。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外向农业,在农业对外开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引进新加坡、日本等客商建立起高标准农业开放园区,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产业化经营,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农产品附加值低问题。发展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兴办合作组织,走以工促农、工农联动的路子,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起了企业与农民、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扩大农村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向非农民转变。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最快捷、最立竿见影的途径。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积极建立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订单式”和“储备式”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使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劳务经济正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向非农村转变。城镇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归宿,也是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在城这一层,重点是提高容量,强化产业支撑。把新兴工业园区与老城区融为一体,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辐射带动20多个村庄跟进发展,100多家乡镇企业由农村迁进城区创业,带动了10万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中有40%的农民已经在城市购房居住,成了城市居民。在镇这一层,重点是繁荣发展,强化载体功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二三产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小城镇成为带动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一些中心镇驻地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较好地发挥了上连城区、下接农村的作用。
   3.蓬莱市以科学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创新思路,深层次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增收致富途径。
   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建设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蓬莱有着种植酿酒葡萄的土壤和气候优势,因此把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作为建设农村经济“一元结构”的突破口,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产区和品牌优势,大力培植农民增收的“百年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中粮长城、天津王朝、新天国际、菲律宾康达、意大利罗迪、德国阿尔玛、法国瑞风奥塞斯等一批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企业落户,并以这些大企业为依托,广泛发动农户参与酿酒葡萄的种植管理,鼓励农民发展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目前,全市有规模化葡萄基地8万亩,基地农户达3.7万户,每户农民种植一亩葡萄可增收3000多元,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
   紧抓临港制造业,培育特色产业镇村。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蓬莱市把提高工业化水平作为壮大农村经济的着力点,围绕临港工业的能源、造船、石化、建材“四大板块”,吸引了国电能源、广源发石化、信益陶瓷等30多个大项目落户,并加大对与之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引进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群效应。同时,围绕“镇、村、企”三大板块,积极挖掘内力,培育特色产业镇和村。目前,已形成了钢铁大镇、黄金大镇、葡萄及葡萄酒大镇等7个特色产业镇,壮大了海峰实业、蓬建集团、民和牧业等一批实力强、潜力大的民营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有效地推动了镇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以度假旅游产业为抓手,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作为滨海生态旅游城市,蓬莱凭借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积极推动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按照“发展成果惠及农民”的总体思路,引导农民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在南部山区以艾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北部沿海发展以“渔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农家风情游,中部地区万亩葡萄园、酒庄、酒堡的葡萄观光休闲游等等。其中,仅葡萄采摘每亩可为农民增加收入近千元。此外,该市还围绕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制作、加工、销售旅游纪念品,投资15亿元的旅游纪念品批发市场项目,建成后可容纳2.5万名业户入驻,年可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
   4.近几年来,我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其纯收入中约占40%,因受经济寒流的影响,农民T就业数量减少,带来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困难。国家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农民工工作,特别在当前,要做好监督企业对农民工工资的发放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经费的缴纳等工作,重点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等突出问题。作为我国第二人口大省,山东也出现了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的情况,各地正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农民工返乡再就业。
   笔者借春节回乡拜年的机会,走访了本村返乡“回巢”的农民朋友,与他们接触和交谈,发现返乡的农民工中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思想动态:
   一是勤劳进取型。返乡农民工绝大多数手脚勤快,能够吃苦耐劳。离岗返乡后仍不甘于休闲在家“吃闲饭”,托亲友、请熟人、找门路、寻新岗,四处打听招工信息,寻找再就业的机会。
   二是安于现状型。经过几年的辛苦打工,有些农民工手头小有积蓄后,讲排场,比阔气,返乡后搞起了豪华的家庭装潢,贪图享受。还有的人打肿脸充“胖子”负债消费。
   三是坐等观望型。有些返乡后的农民工赋闲在家,情绪低落,整天像个“闷葫芦”。大公司进不去,又嫌“鹅头”小厂工资低不想进,只好闷在家里整天靠看电视来消磨时光。
   四是心里空虚型。有些农民工往年正月初五就打包袱,外出寻活干。现在却闲得慌,三人一伙,四人一帮,轮流“坐庄”“请客”,早上入茶馆,中午进酒馆,晚上泡馆(洗头房、美容店)。
   五是闲则生非型。少数返乡者,在外打工好不容易苦挣了一笔血汗钱,手头作痒,由“小来来”有瘾后,进入大赌场。一夜之间却输得“精大光”,有的寻死觅活闹离婚,还有的甚至入室偷盗、拦路抢劫、谋财害命。
   5.返乡农民工存在的种种状况,有观点认为不可掉以轻心。这部分农民群体如果引导得当,能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源头活水”。如果放任自流,这部分人将会成为断线的“风筝”脱缰的“野马”,会给社会、家庭添乱,带来“大麻烦”。为返乡农民工服务还有很多工作可做。为此,有关人士建议,循循善诱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寻求新岗、自主创业、报效家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强化建设“三大中心”,开展“六会”活动。市、镇、村应联手“大合唱”,建立健全农民打工服务中心、“阳光工程”培训中心、劳资工伤维权中心。开展打工能人事迹报告会、自主创业建设家乡演讲会、劳务信息交流会、农民技工培训招聘会、优秀农民工新闻图片展览会,“三学”(学专业、学技术、学技能)“三比”(比素质、比创业、比贡献)竞赛会,多措并举,给他们进行一次“心理美容”,增补“维生素”,激发其离土不离乡,建设新农村的创业热情。
   建立“三带”式关爱服务,为其寻找新岗位。有“品牌”(党员)的带动没品牌的上岗就业;有奖金的带动没资金的开店经营;有稳定岗位的带动离职的当“配角”学技术。
   建立“一卡”“一簿”。各乡镇、各村组对打工人员的返乡原因、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培训项目、专业特长,进行一次全面“大年检”,采取梳辫子、问卷调整、串门家访等形式,为其建立打工农民《电话、手机联系卡》、《劳务求职登记簿》,随时掌握他们的求职动态和打工流向。
   建立“一网”、“一表”。各乡镇可建立“农民打工在线网”、“阳光工程培训申请表”、“百姓科技培训大学堂”,常流水不断线地为用人单位输送劳务人员,帮助农民实现“打工不离乡,自家门口把班上”的愿望。
   6.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农民工群体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一代发展到当前的第二代、第三代。由于身份的差异,农民工在流向城市的过程遭遇种种壁垒,“第二代农民工问题”日益突出。
   “同家种田?那绝对不可能!”大年三十的正午,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冈庙村口,22岁的丁国强一边玩着纸牌一边与同伴聊“将来”。去年12月,丁国强在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金融危机骤然来袭,工厂订单大幅缩减,他提前回了家。
   未来怎么办?丁国强没有太多的想法,唯一清晰的是“绝不会过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记忆中,唯一一次干农活儿的经历是收割小麦,不到一个小时,镰刀割破了手指,从此再也没有下过地。
   丁国强的经历是一个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缩影。在返乡农民工大军中,这是一个惹人注目的群体——第二代农民工,他们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们衣着新潮,不会种田,从学校到工厂,他们拥有比老一代更开阔的视野,也更看重精神需求。
   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刘传江这样点评“第二代农民工”:退回农村,他们做不了合格的农民;融入城市,他们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
   春节期间,记者踏访大别山南麓的山区打工大县罗田县多个乡镇发现,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更向往城市生活,即使金融危机来袭,短暂蛰伏之后,他们“还是百分之百要出去”。
   而与此同时,在国家对于农业、农村重视和投入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农村就业市场前景广阔,第二代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专家认为,农民工是中国户籍制度的产物。今天这种严格城乡界限的户口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出现的,此前的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历史上,尽管中国是个农业社会,但人口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这里不仅仅是人口的区域流动性,更重要的是社会分层意义上的流动。
   改革开放后,介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群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第一代农民工本身是农民,因为农村改革,他们从农业人口中分化出来。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今天,第二代农民工开始逐渐成为主体,并且第三代也开始处于成长阶段。除了“农民工”这个人为的身份,他们和城市居民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农民工的身份完全是政策造成的,农民工受到的种种不平等待遇,本质上是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的牺牲品。一个正义公正的社会不会是个绝对平均的社会或者毫无城乡差别的社会,但必须是个开放的社会。也就是说,社会必须是包容性的而非排他性的。农民工制度的存在,不管其有怎样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说明了中国社会在很多方面仍然具有排他性质。存在排他性的农民工制度安排既违背人夺原则,也违背生产力解放原则。再进一步说,这样的社会绝非和谐社会。废除农民工制度就是要保持中国社会的开放性,促使中国社会进一步朝开放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来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各方面的共识。城市化不能仅仅理解为大城市化,建设一大批中小城市群更能符合中国的现实。有专家建议要通过发展中小城镇、建设中等城市群来带动农村发展。同时,城市化还是消化农业人口的最有效途径。农民工转变成城市居民就会给各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在城市化过程中,户籍制度应该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不是阻碍这种转移进程,通过户籍制度的调整,使得政府有计划地推进城市化,从而避免盲目的人口流动。
   8.为解决农民工返乡再就业难问题,山东提出在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的同时,今年,将在促进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方面摊出新举措,扩大当地转移就业容量,进一步清理和消除阻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
   2月24日,山东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发布今年农民工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在扩大农民工当地转移就业容量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地区二、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积极引导和主动承接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加工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增加农民工在当地就业的机会。
   同时,进一步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从市场准入、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经营场所、信息咨询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属政府贴息的项目,将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帮助解决创业资金困难。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等干涉创业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将为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提供推广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提供劳动用工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为保障农民工权益,今年将在建筑企业全面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所有建设单位都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和工资保证金,资金不落实的,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不得批准开工报告。并将工资保证金制度实施范围,逐步向交通、水利等劳动密集型非建筑领域扩展。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银行卡对农民工工资发放等进行监控。
   此外,今年将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实行统一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对于办理居住证的农民工,在求职务工、司法援助、社会保险、住房贷款、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实行市民待遇。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农民工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特别是举家进城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农村居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李佐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一号文件,更加强调民生和“以人为本”,强调在城乡之间一体化思路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在此基础上再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为农民的权利提供更切实和强大的制度保障。他分析说,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有针对性地解决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农产品价格下行,农民工返乡、就业困难,中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今年的一号文件试图有针对性地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业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李佐军指出,近几年的大趋势是越来越强调民生,强调对农民权利的保障。今年的一号文件尤其强调城乡一体化,强调将农村与城市接轨,包括农民的就业、教育和福利保障等,都要逐步与城市接轨。这是有很大进步意义的。李佐军说,一号文件显示出党和政府越来越注重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来解决三农问题。我国之所以内需不足,是因为消费不足,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特别是城乡差距大,农民消费意愿低。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城乡一体化制度改革等,这都非常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农村消费的扩大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合理的制度安排,取决于农民取得与市民平等的权利。
   10.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实行统筹。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答案既在农村,又不全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仅有利于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为农民在农业外部增收找到了一条途径。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深化户籍、用工、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根据给定资料的主旨,结合山东省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3)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受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的影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着空前困难,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国家积极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决心,为我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带来了机遇、提供了条件。抓住机遇,用好当前国家积极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乘势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导致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将对促进我省的社会和谐、推动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将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到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发挥扩大内需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要重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科学确定投资方向,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加快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要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中来进行规划,利用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道路、广播电视、互联网、自来水等设施的投入,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交通、通讯、信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对接。 第二,要发挥工业、企业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和支持作用,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大力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和农民的对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壮大,从而加快构建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促进农民与企业的双赢。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文体服务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更多地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当前要重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改善其市场竞争状况、提高劳动报酬创造条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在民生方面的基本需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我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必将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8n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