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admin2015-07-03  37

问题 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选项

答案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5岁)。这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这一阶段相当于皮亚杰所说的感知运动阶段的早期,他们刚刚开始意识到他们与厨围世界是独立的,并开始意识到物体的守恒性。 (2)自主对羞怯(1、5~3岁)。这一阶段中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他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渴望自主,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像吃饭、穿衣、大小便)的责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而由于儿童能力的局限,他们出于自我动机的活动常常会被成年人禁止,可能会降低从事活动的热情。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12岁)。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产生勤奋感。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显然,成年人鼓励儿童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勤奋是必要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未解决好,往往是其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一18岁)。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此时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_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前几个阶段形成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创造性和勤奋感都有助于个体更自信地面对各种选择,从而使个体成功地获得角色同一性。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这一时期相当于青年晚期。此时,个体如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形成一种亲密感。这种意义上的亲密感是指,个体愿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学会与他人分享而不计较回报。如果害怕被他人占有和不愿与人分享便会陷入孤独中。 (7)繁殖对停滞(30~60岁)。本时期包括中年期和壮年期。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繁殖,不仅包括人的繁衍后代,而且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或特征。本阶段个体面临抚养下一代的任务,并把下一代看作自己能力的延伸。发展顺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反之则陷入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与舒适,对他人及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本阶段相当于老年期。这一阶段,个体的发展受前几阶段发展的影响极大。如果个体在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则在这一时期巩固自己的自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意味着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感;相反,没有获得完满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并因而害怕死亡。 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人称他的理论为发展危机论。这种理论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例如对人的心理的研究:既注重社会因素也注重文化因素;不是只在意识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考察各方面的关系;不是只研究某一年龄段,而是涉及人的一生。但是,由于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其理论有过分强调本能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其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每一阶段中主要矛盾的确定是否合理,是否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发展实际,都是引起争论的焦点,这些均需进一步的研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MED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