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照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材料一: 自主创新是相

admin2013-04-09  7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照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材料一: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
材料二:
英国的经济结构具有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特征。2002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35万亿英镑,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为72%,制造业为16%左右,第一产业产值只占GDP的1%。与此同时,经济的开放度也较高。传统上,英国具有很强的科学技术研究优势,并产生过火车、蒸汽机、雷达、计算机、世界第一只克隆绵羊等重大科研成果。但是有分析认为,一个时期中,英国在将科学研究优势转化成可市场化的产品方面,却存在较大不足,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最近十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英国政府就如何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框架下推进技术转移等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形成了推进创新工作的政策思路,体现在2003年底发布的《创新报告》和2004年7月发布的《10年科技与创新投入框架(2004—2014)》这两个文件中。根据推进创新的整体要求,英国从发展战略、政策对策,以及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地区经济发展局等应该发挥的作用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部署,而政府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英国政府推进创新工作的整体部署,2004.年11月,英国负责经济工作的贸工部颁布了“知识创造价值”的5年计划,确定了政府的新工业政策。这一计划指出,英国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贸工部今后必须根据这一新形势,集中精力抓战略层面的大事,支持企业的科技和创新工作,帮助他们起步、发展和成功。为此,该项计划明确了贸工部今后的工作重点。一,将贸工部从当年至2008年的56.6亿英镑的预算,集中33.6亿英镑用于科技和创新工作。二,在10年中间通过修改规章和有关政策,为企业减负10亿英镑,为其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三,将纳米技术、先进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确定为今后创新的突破口,给予重点扶持。为了更好发挥支持企业创新的职能,2006年4月初,英国贸工部还对下属机构进行了调整,将科技办公室与创新集团合并,组建成新的科学与创新办公室,其经费总额达60亿英镑。这一调整,反映了英国政府更加注重科技与创新的结合,促使科技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向。与此同时,英国贸工部下属其他机构也加强了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如小企业服务局开展了网络服务,服务项目包括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小企业的利益需求,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措施,为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等。此外,小企业服务局还在许多大学中设立“向公司传授计划中心”,以帮助小企业获得所需技术和具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为了使企业创新工作取得实效,英国政府还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2004年7月,英国政府发布10年科技与创新投入框架文件后,贸工部随即成立技术战略理事会(TSB),其主席由企业界人士担当。理事会的20名成员中,6人来自企业,2名来自风险投资公司,还有1名地区代表,1名研究理事会高级人员,其余成员则主要为英国贸工部各机构的负责人,如商务集团的总司长,贸工部总经济顾问等。技术战略理事会属于公共咨询机构,每年负责向贸工部提出未来3~10年的重大新兴技术发展战略,对贸工部在2005~2007年掌握的3.7亿英镑科技扶持资金,就其使用方向和应该优先支持的技术领域提出建议,研究出英国与国外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并对如何缩小这些差距提出对策,同时跟踪和评估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这一机构的建立,使英国贸工部扶持企业创新工作能够充分听取各方面特别是企业代表的意见,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企业创新工作取得成效,国家的整体创新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为了支持企业创新,英国近年来对所有公司的研究开发工作提供了税收优惠。从2000年起,中小公司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部分,可享受的税收减免额最高可达150%;新创办的公司如放弃税收优惠,则可获得占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24%的现金退款。从2002年起,大公司的研发费用税收优惠将以无须支付的大额扣除实现,其额度相当于开支的125%。在英国,企业人数少于250人,年收入不超过5000万欧元的公司,即属于中小企业范畴。政府认定的企业研发费用则包括,直接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雇员经费,企业支付给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机构的费用,用于研发的可消费和转移的材料,直接用于研发的水电、燃料和计算机软件等。据英国贸工部披露,自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减税政策实施以来,各类企业已有1.7万次申报减税,减税总额达到13亿英镑。其中,2003~2004年就有5500家企业申报减税,内有中小企业4500家,政府共减让税金5.5亿英镑。英国政府的这一措施已开始见效。全球著名会计公司德勤公司通过评估,将英国的研发减税政策列入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制度之中。2003年,仅英国服务行业的研发经费就比1998年提高了23%。其中既有企业自身增加的投入,也有外部研发资源的投入。2005年7月,英国贸工部又出台了关于减税效果评估的讨论文件,其目的是更好地对可能发展成高度创新的公司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并使研发减税工作更好地体现简化、连续和明确的原则。英国贸工部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除了对其研发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外,还出台了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sFLG),为那些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贷款担保。这一贷款的期限一般为2~10年,每一个企业可获得的贷款为5000~10万英镑,对已有2年贸易活动的公司,贷款数额可提高至25万英镑。政府为企业贷款总额的75%提供担保,企业还贷时,则要向贸工部支付每年2%的保险费。有资格享受这一担保的中小企业,其年收入不超过300万英镑,制造业企业则不超过500万英镑。此外,英国贸工部还于2005年7月18日出台了企业资本基金计划(ECF)。这一基金主要是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合适的风险投资,其具体做法是,政府可为有资格的中小企业提供25万~200万英镑,作为企业的股本金,以带动私有基金和其他资金的投入。公司壮大后,应优先向政府偿还企业资本基金,并支付利息和部分盈利。目前这一基金计划已经得到欧盟投资基金组织的批准。欧盟认为,中小企业在整个欧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私有风险资金由于转换成本高等原因,不愿投向中小企业,使其发展和安排就业都受到一定影响。英国政府通过提供企业资本基金,在市场失效的地方,由国家扮演积极的角色,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振兴。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创新工作,英国还积极促进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推出和资助了一批合作项目。其中主要包括:
1.联系计划(LINK)。这一计划始于1986年,旨在促进研究单位和工业界开展政府资助研究项目的商业化前的开发工作。对于参与这一计划的中小企业,政府最高可支持其所需经费的60%;对于预研项目,政府最多可支持75%的经费;对于核心研究项目,政府可支持50%的经费;对于开发项目,政府可支持25%的经费。在1986~2002年期间,英国贸工部为这一计划提供的资金共达3.7亿英镑,目前其规模已达每年约4000万英镑。
2.法拉弟伙伴项目。该项目1997年开始实施,主要通过各种合作伙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创新和技术扩散。到2003年,英国已建有24个法拉弟伙伴组织,涉及51个大学的专业系所、27个研究机构、25个中介组织和2000家不同规模的企业。英国政府对这24个研究中心的核心研究和基础设施,已经提供了5200万英镑资助。贸工部和其他部门对每个合作伙伴的基础设施每年最大投入40万英镑,以及至少3年的支持。在第3年要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要继续支持。
3.科学企业中心项目。日前英国已通过高校一企业协作的方式,建立了13个科学企业中心,主要为新技术企业提供孵化条,十。这些科学企业中心,为科学工程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接触创业技能的机会,强化了知识转移工作,促进了高科技企业的问世。1995年,英国大学新增加的专利有306项,2001年已上升到967项;知识产权许可收入由1995年的1100万英镑上升到3300万英镑;孵化企业数由28个增加到213个。此外,英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未来产业,出台了鼓励投资研发项目的相关措施,每年分别向科学和工程研究项目增加投资4亿英镑,向设备和资本基础设施项日增加投资1亿英镑,政府资助研发项目资金的实际年增长率在5%左右。英国还通过建立高校创新基金等方式,支持大学的技术创新活动。这个基金由高校基金委员会管理,重点用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转移工作。目前,英国的大学中普遍设有技术转移办公室和专利办公室,并涌现出一些著名的技术转移机构,剑桥大学的剑桥企业便是其中的一家。这家公司的土要任务是通过颁发技术许可等方式,帮助刚刚从剑桥大学分离出来的公司和孵化的企业取得创业成功。2002年剑桥企业公司共颁发32个新许可,编写了66个专利文件,年收入达300万美元。牛津大学的ISIS创新公司则是隶属于牛津大学的技术转移公司,负责向研究人员提供商业咨询、专利申请资金和法律咨询费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此外,ISIS还掌握牛津全校的知识产权,开展技术成果的评估、保护和市场化工作。在英国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也能享受英国政府对创新工作的政策支持,可以众多项目申请研发资助,如研发税收减免和补贴规定、尤里卡计划、联系计划、预测计划、欧盟第六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项目、研发拨款、调查与创新拨款等。近年来,英国贸工部还推出了5个服务新品种,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一是协作研发项目,该项目主要通过已经实施的联系汁划及经费渠道推进。二是知识转移网络项目,主要通过已有的法拉弟伙伴计划及经费渠道实施,通过更广泛、更灵活的网络活动,加深和拓宽高新技术向英国企业的转移。三是研究开发资助金,该资助金以实施多年的灵通奖为基础,主要用于满足企业的特殊要求。2002年,有974个企业得到资助,总额为5240万英镑。四是创新思想资助金,主要在苏格兰为具有创新思想的小企业提供资助。五是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资助项目,主要用于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各种公司转移技术。
材料三:
从一百多年前默默无闻的小葡萄酒庄到如今国际知名的葡萄酒企业,张裕走过了一条扎实稳健的发展道路。2005年张裕集团完成销售收入30.8亿元,实现利税8.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5%和36%,市场占有率约20 %,稳居国内葡萄酒行业第一品牌的地位。董事长孙利强坦言:“张裕集团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走进中国葡萄酒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在中国葡萄酒史众多第一面前,都写着两个字:张裕。回首百年,有多少老字号消失在历史的背影中,而张裕为何能潮头独立?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张裕始终在创新。张裕创新有三个层面:一是产品开发与销售层面的创新,二是机制层面的创新,三是文化层面的创新。张裕把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作为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并下了一番苦工夫。张裕在创建之初就邀请了洋酿酒师加盟,在中西智慧的碰撞下,用了数年时间,终于选育出一种全新的葡萄品种一一蛇龙珠。在往后中国酿酒葡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蛇龙珠成为至今唯一被国际广泛认可的南中国人自己培育的酿酒葡萄品种。这些年来,张裕始终坚持产品结构调整,在不放弃中低档产品市场的同时,开发出以“解百纳”、“酒庄酒”为代表的几十种高档新产品,为巩固并拓展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张裕现在的产品种类可谓多矣,四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而且张裕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全国范围内做市场调查,做到产量和品种类型与市场需求的最大吻合。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创新,使得张裕在产品市场攻防演绎中进退自如。国际首创的张裕低度可雅白兰地、张裕保健酒系列以及中国目前最好的干红经典产品张裕解百纳,都称得上是张裕产品创新的经典之作。在机制创新方面,张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张裕对于人才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才体系渐趋立体化、多层面化。自九十年代中期,张裕每年都要引进一百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涉及市场调查、,。告、营销管理、计算机、工艺研究、包装设计、葡萄品种研究、酿造等十几个专业和门类,经过近几年的培养,已经成为张裕公司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显示出张裕强大的人才竞争能力。同时张裕还面向社会吸纳最优秀的人才,将葡萄酒业中的一批中、青年专家揽人麾下,其中就有业界颇具名气的西北农业大学葡萄酒博士李记明、法国著名葡萄酒师比索尼等。现在的张裕已经具备了一个多元化的人才体系,体现出老中青相结合的塔形结构,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新陈代谢机制,这些人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体现。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人才素质,张裕公司还定期对员工实行培训,而且每年还要选派一批人出国到欧洲、美国等葡萄酒先进国家去学习、深造,张裕已经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学习型企业,一个依靠人才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创新方面,张裕在继承历史、兼收并蓄的同时注意发挥文化的张力,从而使自己在百舸争流的激烈较量中能够独领风骚。百年张裕有着丰富的品牌文化资源,创始人爱国华侨张弼士、亚洲第一规模的百年地下大酒窖、张裕葡萄酒博物馆以及张裕人“敢与洋酒试比高”的精神,构成了其他品牌难以企及的历史厚度,也成为张裕与消费者沟通的最好心理媒介。张裕葡萄酒博物馆中珍藏的孙中山、张学良等无数名人手迹与中国现代葡萄酒发展史图片及文字、实物数据都是历史的文化沉淀,它背后所折射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从1997年起,张裕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葡萄酒文化巡回展,一方面普及葡萄酒知识,启蒙葡萄酒健康的消费方式;
另一方面则展示百年张裕所代表的东方葡萄酒文化。这种持之以恒的渗透最终会在一种潜移默化中让消费者认同,这也是文化营销战略的创新,是张裕人“爱国、敬业、优质、争雄”的企业理念。张裕的文化创新,事实上是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文化上的自觉,不夜郎自大不固步自封,在文化上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性,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中西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使张裕品牌文化始终顺应并领先时代潮流。
材料四:
科研力量较分散,科研规划与重点项目的整合程度不高,科学研究缺乏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一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了大学科技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四大问题。我国大学科技创新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周济说,大学的科研力量还比较分散,科研工作缺少长期、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科研规划与重点项目的整合程度不高,难以实现科技资源和成果共享,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还时有所见;大学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得不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缺乏核心竞争能力。此外,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是一个关注多年但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突出问题。据周济介绍,“十五”期间,全国大学承担各类科研课题61.9万项,发表论文146.3万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论文17.6万篇。截至2005年底,全国高校专利拥有量达3.5万项,其中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万项。过去5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0%;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
2005年,全国高校科技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超过25万,全国高校累计争取科技活动经费400亿元,是1998年的6倍以上,年均递增18.5%。根据国家整体规划,目前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总数的61.7%,已经启动试点的国家实验室有一半设在高校。我国已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50个。周济说,大学要真正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就要把大学综合科技优势与企业的科技需求相结合。要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主导性作用;要围绕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需要,紧盯企业产品开发与技术升级需求,主动参与重大的研发工程;要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建设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连接大学与企业的成果转化基地;要积极参与区域科技创新规划,承担地方科技攻关项目,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区在区域科技创新方面的整合、带动与辐射效应。他说,每一所大学,特别是研究性大学都要立足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传统优势和区域特点,制定出具有战略高度和学校特色的科技创新规划,注意集中优势资源和形成鲜明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战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材料五:
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节选)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三是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四是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五是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五)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要注重从青少年人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珲论指导。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结合给定材料,提出我国发展自主创新产业需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字数300字左右。要求:切实可行,观点明确。

选项

答案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占据有利位置的关键因素。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自主创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更高层次领域展开竞争,而不是局限于低技术领域的竞争; 二、社会各企业、各成员应该充分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三、政府应该建设一个系统的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进行风险分散的机构,为政府自主创新提供保障,对于重点领域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给予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与优惠,并对创新所产生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补偿,使得企业能够放开手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O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