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某教师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节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整容及杂交水稻的实例。提问:整容后的美丽能遗传给后代吗?杂交水稻的高产能够遗传给后代吗?通过两种变异的对比,得出变异的类型分为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和不可

admin2021-10-11  16

问题 以下是某教师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节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整容及杂交水稻的实例。提问:整容后的美丽能遗传给后代吗?杂交水稻的高产能够遗传给后代吗?通过两种变异的对比,得出变异的类型分为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和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今天我们来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二、通过活动及材料分析,构建基因突变的概念
1.设计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基因突变。
进行首尾“传话”游戏。教师向每组的第一位同学展示一句英文(只有第一个同学能看到这句话),第一位同学书写该句子并向该组的第二位同学传递这句话(每次传递只有一个人能看到句子)。按照顺序,同学之间依次传递这句英文。但是每个小组的最后一位学生汇报的结果千奇百怪。教师将该游戏中的句子比作DNA片段,英文字母比作碱基对,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基因突变。
2.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基因突变。
教师依次展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及白化病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三种疾病的形成原因。通过三种病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3.消除概念误区,深化理解。
教师提问: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变化了吗?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什么?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吗?基因突变一定会遗传给后代吗?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消除概念上的误区,从而深入理解基因突变。
4.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拓展知识广度。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以结肠癌发生的原因为例,思考探讨细胞癌变与基因突变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关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
三、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
课件展示有关基因突变的生活情境,如强烈的日光下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化疗患者的头发脱落等。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基因突变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总结基因突变的特点。教师进行纠正补充。
四、分析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图片展示基因重组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其概念,分析其意义。
五、通过表格将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进行对比

要求:
根据材料写出本节课的生命观念维度的教学目标,并分析教师为达成该教学目标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选项

答案教学目标:阐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特点及原因;举例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概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及意义。通过班级游戏活动及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对遗传信息传递的影响,认同生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设置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探究。本课从科学发现切入,分析变异的两种类型,引导学生认识到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②讲述法和指导读书法。教师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展示一系列图片,同时利用讲授法讲解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概念与意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③比较法。在课的末尾,运用比较法将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从各个方面进行对比,指导学生填表,分析两者的不同。这种教法既归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也加强了学生对两者的记忆与理解。 ④通过具体事例理解抽象概念。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教师展示一系列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教师运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白化病等实例;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时,介绍生活中的常见情境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lW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