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某小学语文老师教《瑞雪图》,是这样教学的:在背景音乐声中,屏幕上显示大雪纷飞的景象……导入课题后,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提问:“雪花是什么形状呢?请同学们观察。”随即将雪花投影在屏幕上。接着教师范读,学生默读,并要求学生找出描写雪景的词语和句子

admin2020-02-03  54

问题 【资料】某小学语文老师教《瑞雪图》,是这样教学的:在背景音乐声中,屏幕上显示大雪纷飞的景象……导入课题后,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提问:“雪花是什么形状呢?请同学们观察。”随即将雪花投影在屏幕上。接着教师范读,学生默读,并要求学生找出描写雪景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解析。对写雪景的段落,点了几个学生来读,都读得声情并茂,得到了教师的表扬。最后全班齐读,教师总结归纳。
    在讲解词句时,教师为了对比形近字,采用不同的颜色,如“析"和“拆”,“析”是白底黑字,“拆”字特地用了白底红字。
    在分析课文时,教师问:“同学们,冬天和春天的树有什么不同呢?”甲同学回答:“冬天的树叶全掉光了,春天来了树叶叉长出来了。”教师点头说该同学观察仔细,又点了乙同学起来回答,乙同学说:“我们四川冬天很多树不掉叶子,反倒是春天里落叶。”教师说:“这是你个人的想法,我不这么认为。”教师又问下一个问题:“瑞雪为什么是丰年的预兆?”学生纷纷举手,几个学生的回答都差不多,教师都予以肯定。乙同学也举了手,但直到下课也没机会。课后,乙同学说,他不但看了《大百科全书》,还上网搜索了相关信息,觉得“瑞雪兆丰年”还有其他解释……
针对该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网络时代,学生知道的或许是教师不知道的,师和生的角色不是绝对的
B、该教师采用了自读、默读、范读、齐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C、课堂上不同地区冬、春天树木落叶的争论,说明新课改倡导的三级课程体系确实有必要
D、乙同学对“瑞雪兆丰年”的探究,说明他的求异思维能力比较强
E、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一个裁判,否则学生无所适从

答案A,C,D

解析 根据案例分析,A、C、D项的说法都是合理的。B项的说法不正确,该老师对乙同学的不同观点置之不理,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E项的说法不合适,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是一个裁判,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1Zq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