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学说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

admin2022-07-03  25

问题 试比较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学说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

选项

答案(1)弗洛伊德根据力比多发生的部位把发展分为了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①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吮吸给儿童带来最大的满足。 ②肛门期(1-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 ③性器期(3-6岁):男孩出现恋母情结,女孩出现恋父情结。 ④潜伏期(7-11岁):力比多投放到学校学习和大量运动、游戏中。 ⑤生殖期(12岁以后):友谊、谋职、求爱、结婚。 (2)埃里克森认为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了本能,低估了理性自我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调节能力;过分关注病态人格,忽视了健康人格的发展。埃里克森以自我的理性调节作用为核心,提出了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心理社会理论,又被称为新精神分析理论。根据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可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①婴儿期((0-2岁):心理社会危机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儿童的主要活动是饮食。 ②儿童早期(2-4岁):心理社会危机为自主对羞耻和怀疑,主要活动是排便。 ③学前期(4-7岁):心理社会危机是主动对内疚,主要活动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④学龄期(7-12岁):心理社会危机为勤奋对自卑,主要活动是学习。 ⑤青年期(12-18岁):心理社会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主要活动是尝试回答“我是谁” ⑥成年初期(18-25岁):心理社会危机是亲密对孤立,这个时期个体开始建立婚姻关系和工作关系。 ⑦成年中期(25-50岁):心理社会危机是生育对自我专注。个体在家庭中开始养育后代,在工作中需要提携和帮助青年人。 ⑧成年晚期(50岁以上):心理社会危机是完美对绝望,老年人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并试图发现生命的意义。 (3)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将人格发展局限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而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将个体发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渐成的过程;弗洛伊德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划分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将人格发展扩展到了人的一生。但是,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的理论的继承、扩展与修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aM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