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吴某是甲公司员工,持有甲公司授权委托书。吴某与温某签订了借款合同,该合同由温某签字、吴某用甲公司合同专用章盖章。后温某要求甲公司还款。下列哪些情形有助于甲公司否定吴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2014年卷三52题)
吴某是甲公司员工,持有甲公司授权委托书。吴某与温某签订了借款合同,该合同由温某签字、吴某用甲公司合同专用章盖章。后温某要求甲公司还款。下列哪些情形有助于甲公司否定吴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2014年卷三52题)
admin
2018-07-03
56
问题
吴某是甲公司员工,持有甲公司授权委托书。吴某与温某签订了借款合同,该合同由温某签字、吴某用甲公司合同专用章盖章。后温某要求甲公司还款。下列哪些情形有助于甲公司否定吴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2014年卷三52题)
选项
A、温某明知借款合同上的盖章是甲公司合同专用章而非甲公司公章,未表示反对
B、温某未与甲公司核实,即将借款交给吴某
C、吴某出示的甲公司授权委托书载明甲公司仅授权吴某参加投标活动
D、吴某出示的甲公司空白授权委托书已届期
答案
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表见代理。《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正常情况下,当公司员工持有公司的授权委托书的时候,交易相对人均可主张自己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对方有代理权。A项中,盖有合同专用章,正是有权签订合同的表见事实,因此,不能否定表见代理,故错误。当有授权委托书的时候,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就具有了合理的理由,没有找公司核查的义务和必要,B项的主张也不能否定表见代理,故错误。如果授权书明确载明授权的范围是参加投标而没有授权借款,此时温某不能主张自己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吴某有代理权,可以否定表见代理,故C项正确。如果授权书明确了期限,并且已经过期的情况下,相对人也不能主张自己有合理理由相信对方有代理权,可否定表见代理,故D项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z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甲男、乙女于1999年在广州认识,后因工作关系二人于2002年一起调至北京,并于次年4月在北京登记结婚。2004年,甲男赴美国学习,留下乙女一人在深圳居住,2006年乙女去探亲,后二人在美国纽约州定居。由于性格不合等原因,2008年,乙女向美国当地法院提起
当事人的下列诉讼行为中符合处分原则的有:()
关于处分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张某是某单位干部,一直单身,居住在流水街50号。2010年春节后,张某因病去世,留下银行存款10万元、古董字画若干。张某所在的街道办事处认为,张某无继承人,未留下遗嘱,因此向区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张某的财产为无主财产,区法院受理后,经审查核实,发出财产认领公告
张某是某单位干部,一直单身,居住在流水街50号。2010年春节后,张某因病去世,留下银行存款10万元、古董字画若干。张某所在的街道办事处认为,张某无继承人,未留下遗嘱,因此向区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张某的财产为无主财产,区法院受理后,经审查核实,发出财产认领公告
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有关简易程序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甲和乙签订了借款合同,并约定因该合同产生的争议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借款到期,乙未履行借款义务。甲忙于公务一直未予理会,借款到期两年半之后甲向约定的仲裁委申请仲裁。就在仲裁庭开庭前三天,乙遭遇山体滑坡意外身亡,其子丙作为唯一的继承人继承了乙的遗产。下列说法错
以下哪些选项中的仲裁庭组成,不符合法律规定?()
原告刘某(精神病患者)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刘某的妻子黄某作为监护人代为诉讼。法院受理后,发生下列哪种情形可以按照撤诉处理?()
关于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试卷三83题)
随机试题
外痈、内痈均常用的药物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某乡人民政府对程某征收农民负担费用500元,县人民政府经复议将费用减为400元。程某不服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征收400元的费用违反了国家规定的不得超过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5%的标准。法院应如何处理此案?
会计核算软件必须提供人员岗位及操作权限设置的功能。()
某公司“盈余公积”科目的年初余额为2000万元,本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为1850万元,任意盈余公积为900万元,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1000万元。该公司“盈余公积”科目的年末余额为()万元。
小肠作为吸收的主要场所的有利条件包括()。
杂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表现为()。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