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下列关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异同,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异同,正确的是:
admin
2016-01-15
46
问题
下列关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异同,正确的是:
选项
A、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形成权适用除斥期间
B、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届满后,实体权利都消灭
C、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
D、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都要同时具备法定期间的经过和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两个要件
答案
A,C
解析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都是以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和一定期间的经过为条件而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都属于法律事件,其目的都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及维护法律秩序。但是二者又有诸多不同:
(1)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需要同时具备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的经过和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权利人行使权利,则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除斥期间只需一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的经过,权利人行使权利也不发生期间中断。
(2)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
(3)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屠满之后,实体权利本身并不因此消灭,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除斥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实体权利。
(4)期间性质不同。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由以上分析可知。AC选项正确,BD选项不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7Q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张屈与李臣因买卖合同纠纷诉至法院。在诉讼中,张屈认为他与李臣之间存在着合法的买卖关系,基于该关系李臣应向其支付货款;而李臣则认为他与张屈之间不存在合法的买卖关系,因此也就不存在给付货款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张屈首先要求法院确认其与李臣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存在。
《公司法》规定了高级管理人员,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甲向首饰店购买钻石戒指2枚,标签标明该钻石为天然钻石,买回后即被人告知实为人造钻石。甲遂多次与首饰店交涉,历时1年零6个月,未果。现甲欲以欺诈为由诉请法院撤销该买卖关系,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
黄某在村里有住房4间。20世纪90年代初时,黄某老伴去世,黄某遂前往城里与儿子共同生活,并委托邻居杨甲照看其房屋。1998年,杨甲因病去世后,杨甲的弟弟杨乙搬进了杨甲的房屋,同时使用了黄某4间房屋的其中2间。2000年,杨乙将未使用的另外两间房屋出租给刘某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人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人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人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
朱某生前曾与村委会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去世后所有财产归村委会,村委会按协议尽了义务。朱某失散多年的妹妹在他去世前1个月回到家乡定居,朱某于是留下一份遗嘱,将其部分财产分给其妹继承。朱某去世后,其独生女从外地赶回来,要求继承遗产。下列有关朱某遗产继承的说
对下列案件事实进行证明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关于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随机试题
换填地基应通过试验和试验性施工确定的有()。
为了加快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财政部等五部门自2011年开始实施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教育赞助政策。这项政策满足的是退役士兵()的需要。
行政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柏油样便B.果酱样便C.陶土色便D.黏液脓血便E.粪便表面有鲜血痔疮出血()
机场的选址应()。
陈鹤琴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求证:f(x,y)=Ax2+2Bxy+Cy2在约束条件g(x,y)=1一=0下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且它们是方程k2一(Aa2+Cb2)k+(AC—B2)a2b2=0的根.
•Readthearticlebelowabouthowtoreadabalancesheet.•ChoosethebestwordfromA,B,CorDtofilleachgap.•Foreachq
A、Indifferent.B、Admiring.C、Sympathetic.D、Tolerant.B推理判断题。判断作者的态度,要看他在文章中所使用的词汇,尤其是形容词和副词。根据oneofthemostpopularliterary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