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

admin2017-05-25  21

问题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7.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这已然明晰的发展趋势和日显深刻的背景转换,攸关每一个百姓的民生保障事业,也面临新的内涵的拓展,经历新的风险的挑战,催生新的变革的契机。
    在小康社会建设中,民生保障工程如何及时跟进?在发展路径的转型中,居民消费能力如何加快培育?在经济增速下行中,社会生活的风险如何顺利化解?归根结底,还是要以改革开路,靠法治建设,维护公民权益;靠政府转型,健全公共服务;靠制度创新,重构利益格局。民生保障,亟须快马加鞭再出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2.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供给侧”的概念受到热议。而公共服务领域也需在尊重“需求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供给侧”,通过持续简政放权,不断改进公共服务,推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公共服务的“需求端”与“供给侧”有效对接。
    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知”是基础,“智”是动力,“治”是保障,“质”是追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领域,存在着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供给分布不均等问题,社会对于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呼声也最为强烈。
    增加公共产品、做好公共服务,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无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助力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
    “知”,是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的基础。“知”即公共服务部门作为“供给方”对“需求方”服务对象的了解、把握、尊重。现如今,随着信息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诉求越来越多,对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差异也越来越敏感。作为公共服务部门,若不能敏锐捕捉到这些新变化,不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还是一厢情愿地推行传统服务项目,按固有方式开展工作,恐怕会遭遇“费力不讨好”的尴尬。从长远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很难落到实处。
    社区作为城市最微小的“毛细血管”,工作内容从一个人的出生直到退休甚至死亡,涉及面相当广,使得社区公共服务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最直接体现。近些年,全国各地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转变工作方式,不断拉近“供给侧”与“需求端”的距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智”,是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的动力。知是行的基础,行要靠“智”推动。一方面,需要提高公共服务部门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依“智”而行。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清晰顺畅的体制机制、务实有效的方法措施,就很难有好的服务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广泛引入社会力量、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借“智”而行。政府应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不该管的事情放权给市场和社会。通过完善制度,进一步引入市场和社会机制完善资源配置,为市场和社会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大社会资本参与力度,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形成政府购买、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供给机制,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加强市民自治组织的有效管理,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供给”的公共服务模式。
    “治”,是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的保障。如果每个公共服务部门都像“击鼓传花”一样,那么老百姓就得跑断腿。若要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就必须加大对公共服务部门的治理力度。2015年1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了政府在改进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开、简化、共享”的自我规范路径。
    “质”,是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落到实处的追求。现如今,群众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政府在公共服务上花了多少钱,提供了什么服务,而更关心这些支出取得了哪些效果,为自身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善。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增强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整体性和每项公共服务的系统性,不仅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质的提升。
    作为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公共服务发挥着社会“安全网”“减震器”“缓冲器”的作用,是公众满意度、幸福感的直接“感应器”。政府部门要着眼新形势,只有适应“需求端”的新变化,从强化“供给侧”人手,切实增强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助推政府管理能力和国家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3.两年前,杨婧本科毕业,本以为凭借专业优势可以进入银行工作,但没想到该专业应届毕业生太多,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退而求其次,进入一家杂志社做起编辑工作。
    每天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编辑校对稿件,和文字打交道,而且大多与经济不沾边,大学所学的专业都用不上。谈到当年入学时的初衷,杨婧感慨,当时,自己和家人都觉得学经济专业职业发展前景好,但是到大学毕业后才发现,谋一份对口的工作比自己想的难得多。
    小李,大学学的是经济贸易专业,按说找到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应该不难,但是小李却表示,“差不多”的工作不想考虑,他更希望能进入一家实力较强的国企或者外企,不仅因为这样的企业待遇较高,而且他认为高平台才能有高起点,未来发展更好,所以已经收到两份民营企业录取通知的他决定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其实怀着“宁缺毋滥”想法的并不只是他们,在2015年下半年全国二十省市秋季硕士、博士毕业研究生及博士、中高级人才巡回招聘会上,前来招聘的盐城师范学院现场提供了20多个教职岗位需求,一经录用,编制、户口、安家费用等全部可以解决。但是面对用人单位抛出的“橄榄枝”,敢于“伸手”的人却并不多。
    现场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介绍,学校教职岗位均需博士学历,有海外求学经历者优先。然而在收到的不多的简历中能够满足需求者甚少。“大部分学科职位前来应聘的人太少了,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
    4.28岁的梁晨是北京一家制衣公司的服装设计师。当年考大学时,出于对设计工作的热爱,她报考了北京某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顺利成为一名设计师。但随后她发现,工作远非她当初想象的那样。
    “入行以后我发现,设计师的工作十分繁杂,每天除了设计外,还要安排对样衣进行多次修改,此外还要写工艺单、修改意见、款式说明、进行图案开服打样等,琐碎工作占到日常工作的一半之多。”梁晨说,毕业6年后,当年的同班同学中,大约有70%都转了行,自己是为数不多还在坚持的人。
    而即将硕士毕业的张晓军已经向三、四家心仪的企业投递了简历,但是结果却不乐观。“现在许多公司都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但是之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和考证上,找工作时才发现,实践能力比拥有许多证书更有竞争力。”张晓军说。
    “因为我们的项目已经进入紧张的筹备期,所以招聘的岗位要求求职者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参与工作,而不是慢慢学习。我们更倾向于有行业内实际工作经验的。但是就目前收到的简历来看,这样的人才并不多。”一家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表示。
    除了实际经验不足外,也有不少学生因为应聘的岗位工作条件艰苦而放弃了工作机会。在天津大学举办的“双选会”上,山东一家建筑企业提供了50个面向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一线岗位,吸引了各高校不少学子前来投送简历。但当听到企业要求毕业生进公司后需要长期外派出差,还要在一线建筑工地工作时,不少学生都“退缩”了。
    公司负责招聘的夏先生有些无奈地说:“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在总部办公室里做设计、做规划,不愿意出去跟项目吃苦,但实际上在一线工作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成绩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5.“做一个菜少了,多做几个菜,我们俩又吃不了。”W市社区的王阿姨介绍,自从社区有了道能幸福食堂,独居老人最头疼的吃饭问题解决了。
    幸福食堂的专业义工和志愿者每天会准备好适合老年人食用的三餐,同时价格很便宜,具体分两种定价:一种是一日三餐提供标准化配餐,总共10元;另一种是刷卡消费,每餐20多个品种,可任意挑选,充值300元送200元,相当于6折。而且在食堂里和其他老人吃饭、聊天、看电视,也不会孤独寂寞,幸福感越来越高。
    为减少食堂的亏损,道能幸福食堂依托街道、社区免费提供场地、设备和水电优惠,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对接2万多名义工和志愿者轮流参与服务,减少了人力成本;凭借价廉味美的公益品牌号召力,道能幸福食堂更吸引了社区及周边大量企业职工就餐,这些人群按照市场价付费,保持了一定利润,弥补了老人就餐的亏损;整合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赠,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食堂运行的经济压力。
    同时,市民政局简化审批,大力培育道能幸福食堂等为老服务主体;优化流程、细化服务,强力推动道能义工服务中心托管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强化引导,学习推广道能幸福食堂积极开展为老服务的做法和经验。
    2016年8月5日,民政部政务微信大篇幅全面推介W市道能幸福食堂为老服务的创新举措,受到“粉丝”广泛关注和点赞。
    同时,8月10日,民政部主管主办的《中国社会报》头版头条以《“幸福食堂”让老人居家生活更幸福》为题,大篇幅报道W市道能幸福食堂。
    《中国社会报》的报道从“幸福食堂消除老人生活烦恼”“幸福食堂成为老人幸福平台”“多方支持让幸福食堂全市‘开花’”3个方面诠释了道能幸福食堂为老服务创新、破题、坚持和扩展。这家报社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能幸福食堂的探索经验充分体现了W市社会多元共治养老模式,并从政府支持、百姓需求、社会期盼等多个角度诠释了道能幸福食堂的可复制性。
    复制幸福食堂模式需要什么条件呢?幸福食堂的创办人曾少峰说,首先离社区的距离要在1公里以内,其次社区里的老人要在350人以上,最后场地不能小于150平方米。
    6.幸福食堂的推广复制,看起来解决的是老人吃饭问题,实际传递的是关怀,形成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才是我们社会公共治理的群众基础、道德基础和价值基础。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说,为老人提供就餐,是惠及面比较广的养老服务,我国现在有2.2亿老年人,需要医疗、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是少数,而餐饮服务,可以惠及绝大部分老年人。随着我们国家老龄化加速,高龄、少子、独子、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这意味着幸福食堂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多元参与的幸福食堂创新模式具有特别的社会意义。
    “养老是复杂而又严肃的民生事情,目前,各地没有成熟的养老模式,曾少峰创立的幸福食堂模式可谓是‘闯出了一条新路’。”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S对幸福食堂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幸福食堂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养老模式。
    “俗话说‘难事办成,好事办好’,幸福食堂实际是供给侧改革的养老模式创新。”中南财大社会学教授Z谈到,现在的老年人多半是30后、40后,收入不高,消费理念比较守旧,需求不同,众口难调。幸福食堂从实践上创新,最可贵之处是找到了一种适合发展、落到实处、贴合老人需求的模式。不仅如此,还让老人得到温暖、幸福。
    W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秘书长L认为,曾少峰给社区老人提供的产品,表面上看是一顿便捷的饭菜,实际上潜在的附加值则是一种精神——邻里互助、志愿协作、和谐文化、自治模式等等。这些恰是一个善治社区最最需要的东西。
    D教授认为,幸福食堂的创办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对公共养老的一种补充,是“社区一居家一机构”一体化的“融合式养老”模式的一种探索,为社区居家养老建立了新模式。幸福食堂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谐。搭建的社区为老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使各类社会组织进入公益事业,成为W市的公益品牌,推动和引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运作机制形成的一种有益探索,为推动“党建引领、三社联动、信息互联、多元共治”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幸福食堂如何推进?有专家认为,养老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这五方面缺一不可。这需要政府拿政策支持,包括相关补贴、社区提供场地、水电补贴等内部条件,企业做好团队的建设,社会组织做好准备,老年人和家庭也需要一个共识。只有大家都在琢磨这件事情,形成公共意识、公共话题、公共参与机制,这三道坎都实现突破,幸福食堂就可以复制、延续和发展。
    Z专家认为,幸福食堂的模式,政策上的创新很重要。政府、社会、市场三个方面各司其职,政府托底,依靠社会公益组织来做,政府给予支持。中国的养老,是大众课题,必须产业化才能满足需求。
    S也直言,老人群体包括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也有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高、低龄老人结构具有复杂性,服务老人群体,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是复杂的。所以,希望幸福食堂更加规范化运营。推广复制幸福食堂,要明察打着公益的旗号牟利的假公益企业,筛选出真正做爱心事业的企业加入。
    “只有运用‘公益的目的,商业的手段’,幸福食堂这样的养老项目才能走得长远,才是可复制的。”Z专家建议,幸福食堂发展到现在,拥有稀缺的、无价的信任资本。幸福食堂在发展过程中,在选择合作伙伴、规避风险中,要珍惜维护信任资本。她还谈道,情怀是支持幸福食堂走得更远的基础,要继续坚定与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公益合伙人一同努力。在幸福食堂的推广方面,建议用公益理念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用制度规避风险,政策作保障,运用互联网专业化技术添翅膀,加强团队化建设,做到这些,是幸福食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自己的“民生观”,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来。
    习总书记的“民生观”宏观层面具有原则性、实惠性、持久性,具体层面涵盖住房、就业、养老等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政治局会议标定“十三五”规划的价值指向。“13省份公布养老金并轨方案,多地确保待遇不降”“城乡医保并轨已在8省份实行,门诊病种有望增多,结算也将快捷省事”……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在“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汇的时间节点上,这些举措是从过去延伸到未来的承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中央的郑重宣示,贯穿“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始终。“十二五”走过的这几年,彰显着一个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体现着一个国家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站在“十三五”规划的起点瞩望未来,民生建设砥砺前行,也面临着“再上层楼”的阻力、“更进一步”的挑战。一方面,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涉及不同的利益群体,需要调和鼎鼐、协调各方的智慧;另一方面,群众期待水涨船高,对公平的更高诉求、对环境的更高追求、对生活的更高企求,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新期待,增加了民生改善的边际难度。在未来5年,更需要把民生放在发展首位、贯穿改革始终,全面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收入、社保、食品安全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根据“给定资料3~4”,请归纳概括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选项

答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毕业生人数多,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学非所用,实践不足。 二是毕业生对岗位要求过高,只青睐实力较强的企业,且不愿接受条件艰苦的工作。 三是招聘单位用人要求高,对学历、实际工作经验等多有限制,毕业生很难达到要求。 四是实际工作与设想有差距,很多毕业生改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nel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