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众值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 )。
众值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 )。
admin
2016-07-06
46
问题
众值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 )。
选项
A、63.2%
B、10%
C、5%
D、2%—3%
答案
A
解析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抗震设计采用的小震烈度为在50年内地震烈度概率密度曲线峰点的烈度,即发生频度最大的地震烈度,称为“众值烈度”,从地震烈度的重现期来看,众值烈度在50年内的超越概率为0.63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wc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某开挖深度h=5m的基坑,土层为软土,重度γ=18kN/m3,τ0=10kPa,φ=0,支护结构入土深度t=5m,坑顶地面荷载q=20kPa,设Nc=5.14,N1=1.0,则坑底土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为()。
某开挖深度为8m的基坑,采用6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墙体深度为18m,支撑为一道ф5500×11的钢管支撑,支撑平面间距为3m,支撑轴线位于地面以下2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m,地层为黏性土,天然重度γ=18kN/m3,内摩擦角φ=10°,c=
某天然地基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cu为23.35kPa,地基极限承载力等于5.14cu,为120kPa。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碎石桩极限承载力可采用简化公式估计,ppf=25.2cu0。碎石桩梅花形布桩,桩径为0.80m,桩中心距为1.40m。设置碎石桩后桩
某建筑采用筏形基础底面尺寸为10m×20m,底面压力为220kPa,基础底面下设300mm褥垫层,基础埋深2.0m,勘察资料如下:I.0~10m,淤泥质土,γ=19.5kN/m3,qsk=7kPa,fak=80kPa,Es=8.8MPa;Ⅱ.10~20
基坑开挖深度为6m,土层依次为人工填土、黏土和砾砂,如图7—7所示。黏土层,γ=19.0kN/m3,c=20kPa,φ=20°。砂层中承压水水头高度为9m。基坑底至含砾粗砂层顶面的距离为4m。抗突涌安全系数取1.20,为满足抗承压水突涌稳定性要求,场地承压
某滑坡需做支挡设计,根据勘察资料滑坡体分3个条块,如图8—6和表8—12所示,已知c=10kPa,φ=10°,滑坡推力安全系数取1.15,第三块滑体的下滑推力F3为()kN/m。
关中地区某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探井资料如图8—3所示,从地面下1.0m开始取样。取样间距均为1.0m,假设地面标高与建筑物±0标高相同,基础埋深为2.5m,当基底下地基处理厚度为4.0m时,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最接近()mm。[200
某建筑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位于8度地震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中斜坡高度为18m,斜坡水平长度为20m,建筑物与斜坡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5m,建筑物自振周期为0.3s,则在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某公路桥梁的桥墩基础建于村镇平坦地区,地基土为季节性强冻胀碎石土,标准冻深为4.0m。试问:该桥墩基础底面的最小埋置深度dmin(m)最接近下列()项。
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一般结构,下列()说法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要求。
随机试题
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
Despitegrowingnumbersofjoggers,CanadaFitnessSurveysacrossthecountrydemonstratethatCanadiansarelessphysicallyfit
商业房地产的位置优劣主要是看其:()等。
通常以()作为蓄电池的放电电流。
()负责保管基金的重大合同、基金的开户资料、预留印鉴、实物证券的凭证等重要文件。
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选择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
下列关于遗传素质对身心发展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设有一个直接映像方式的Cache,其容量为8KB,每块的大小为16B,主存的容量为512KB,试回答以下问题:主存中的第i块映像到Cache中哪一个块?
设f(x)是以2π为周期的函数,当x∈[一π,π]时,f(x)==___________.
社会科学正变得日益繁荣。【T1】截自2005年,几乎有近50万来自世界各个领域的专业社会科学家在学术界内外工作。《世界社会科学报告2010》指出,从2000年开始,全球的社会科学学生大约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然而,【T2】这一巨大的资源尚不足以应对当今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