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请简要分析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admin2010-03-28  73

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请简要分析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选项

答案(1)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①当前我国流动性的最主要来源是国际收支顺差。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特别是经常项目顺差是国内外产业结构失衡的结果。从1992~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1992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4.43亿美元,到2006年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特别是货物贸易顺差是国际收支顺差的最主要来源。货物贸易持续巨额顺差,反映了我国国内外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②流动性过剩的深层原因是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在货币层面的反映。首先,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降低了国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一方面,高收入阶层虽然收入增长迅速,有效消费需求随收入增长不断得到满足,但由于其消费倾向不高,对消费增长的拉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慢,消费能力不足,消费需求又得不到满足,致使整体国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消费的落后,使得大量资金在银行体系内沉淀起来。其次,投资-储蓄结构失衡。宏观经济理论告诉我们,投资由储蓄转化而来,储蓄大于投资的差额,应该等于国际收支顺差。中国目前的储蓄-投资差额越来越大,一方面意味着国际收支的顺差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不畅。这几年政府财政收入与企业盈利都增长很快,使得政府和企业的储蓄倾向也增强了,造成储蓄和投资扩大。从国家层面来看,无论是外汇还是人民币发行量,都比较充裕,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社会上有很多钱,另一方面又有很多项目缺乏正常渠道融资。现在,基本是通过银行体系来配置信贷资源;而银行的风险评估有其局限性,无法做到以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投资和融资需要,影响了储蓄向投资有效转化。 (2)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复杂,潜在危害大,其治理手段也不能单单依赖于货币政策。我们认为,对当前的流动性过剩的治理,需要多管齐下,“攘外”和“安内”并重,短期和长期并重,总量调整和结构调整并重。在短期内,攘外为主,偏重于总量调整;在长期内,安内为主,偏重于结构调整。 ①加强外汇管理,严格控制热钱流入。加强外汇管理,对以虚报出口、假冒FDI的短期资本流入进行严格清查。同时加强对外汇储备增加额中,除了经常项目顺差和FDI流入之外的那部分资本流入进行排查,弄清其来源和用途。对短期内流入股市的大额资金进行适当监控,防止热钱炒作。对外资购买房地产进行严格管理和限制,防止外资炒作导致房地产价格波动等。 ②合理使用外汇储备。在对外汇储备使用上,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目前外汇储备用于持有美国债券,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是不合理的,应该增加外汇储备的用途。更合理的一种观点是对外汇储备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流动性部分和投资性部分。流动性部分,其投资对象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货币工具和政府债务上。这一部分外汇资产形成“官方外汇储备”,主要功能是用于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实施提供资产基础。投资性部分,它主要被用于投资在收益性更高的金融资产上,其中一部分可交由其他政府经济部门管理,形成“其他官方外汇资产”,主要用于贯彻国家对外发展战略调整,在海外购买国家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设备和技术,或者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或者购买具有一定风险的高收益国外股票、债券,乃至金融衍生产品。 ③合理引导资金流出。以往外汇管理体制是重流入,轻流出;但是随着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逐步凸现,化解国内剩余流动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合理引导资金流出,目前大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提高居民出国换汇额度;二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三是规范完善QDII(境内合格投资者)制度,引导国内资金外流。 ④适度调整人民币汇率。根据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理论,浮动汇率制、资本管制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加大汇率浮动的程度,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⑤加快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我国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给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带来很大制约。目前对于解决外汇占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但是在央行票据到期时,流动性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发行央行票据不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长期办法。那么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实现更大程度的浮动,是平衡流动性的一个思路。但是在利率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汇率的浮动会造成资本的大量流动,进而又造成汇率的剧烈波动。因此,如果进一步放开汇率浮动空间,平衡国内外资本流动压力,就要使利率市场化,利率的变动和汇率的变动搭配进行。要想通过浮动利率的手段解决外汇占款过多的问题,就必须先解决利率市场化问题。 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显然应当成为我国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着力点。首先,完善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并严格执行,在保证贫困人口最基本收入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其次,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适度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当前我国医疗、住房和教育费用增长过快,直接导致居民增加储蓄,以备未来之需,使消费需求长期低迷。其三,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改变银行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状况,为居民获取更多的财产收入创造条件。 ⑦建立公共财政。财政政策应当在今后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应向公共财政转型。“减税增支”应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安排财政政策的基础之一。就减税而言,适当降低生产税的税率和降低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和居民收入。就增支而言,大力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支出,以增加居民和政府部门消费。财政要在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内发挥主要作用。尤其是在农村,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的公共投入还相当不够。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提。这不但可以实现财政投资的合理分布,而且可以促进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⑧调整外资政策,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对外资引进的政策进行调整,在“两税合并”的基础上,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外资企业进行优惠,对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附加值外资取消优惠甚至设立门槛,以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不断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在此条件下,企业应逐步提高其对劳动者支付报酬的水平,减少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以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d7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