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依据新课程理论给《自然之道》(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写一篇教学设计(20分) 1.结合学生特点; 2.教学过程要具体; 3.体现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自然之道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
依据新课程理论给《自然之道》(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写一篇教学设计(20分) 1.结合学生特点; 2.教学过程要具体; 3.体现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自然之道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
admin
2016-06-30
71
问题
依据新课程理论给《自然之道》(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写一篇教学设计(20分)
1.结合学生特点;
2.教学过程要具体;
3.体现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自然之道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一百五十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经黄昏,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起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乌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肉食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哪!”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选项
答案
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媚”等7个生字,会写“孵”、“颓”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与讨论,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 4.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同伴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感情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法、讲授法、情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猜测后教师说句子,学生仿造,如:要下雨了,蚂蚁搬家,这是自然之道。春天来了,小草发芽,这也是自然之道。究竟什么叫“自然之道”呢?学生猜测后教师点题:“道”指规律。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二)初读故事,感知道理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检查词语,想象画面。教师抽读检查,提问: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换位思考,感悟道理 1.学习3—4段,指导讨论。思考: (1)幼龟出来做什么?遇到了什么事情?重点分析“探、欲前又止、踌躇不前”,从中得知幼龟很警惕。 (2)游人和向导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体会“紧张、焦急”与“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的鲜明对比。 2.学习5—8段,小组自学,教师指导。讨论: (1)向导为什么说违背了“自然之道”,又为什么不情愿救小海龟呢? (2)违背了这个“自然之道”将有什么后果呢?(出示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景。 (3)他们是怎么救幼龟的?快速读第7段,把他们救幼龟的动作找出来。体会幼龟的可怜,作者对幼龟的同情。 (4)思考第8段,想象:我和同伴们在想什么?向导又在想什么?引导体会复杂的心情。 (四)总结拓展,再悟道理 1.试着用文中的词语串联复述故事,看谁说得最生动形象。 2.分享:生活中,你们是否见到或听到违背“自然之道"的事?这些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师生互评,总结出: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自然规律。因为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五)布置作业,内化道理 1.给家人讲讲《自然之道》的故事。 2.写一份遵循自然之道、保护自然环境的倡议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gU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小学语文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小学语文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教育目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阶级社会还具有鲜明的_______。
前进小学六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48%,后来又有4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占全年级的52%,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课外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①教学目标②学生的特征③教学内容④教师自身特点⑤学校的物资设备条件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进度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最早的一部是()。
照样子,写句子:老师的话像和煦的春风,吹散我们心头的乌云;像______,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像______,______。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依照这种修辞手法,以“书信”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书信是______。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成语故事主人公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花间词派的鼻祖是()。
随机试题
分泌HCO3-的是
患儿女,13个月。生后3个月起青紫逐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对该患儿的治疗最终应采取
小蓟饮子的功用是五苓散的功用是
A.乌头B.麻黄C.山药D.桂枝E.西红花因外观性状相似不适宜与天花粉装于一斗或上下斗的中药是()。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应将测定值或计算值进行修约,修约数位与规定的极限数值数位一致。()
开放式基金公开说明书的报告截止日为()。
Supposeyouaregoingtoresignfromyourcompanyforpersonalreasons.Writealetterofresignationtoyourmanagerto1)
下列关于数据库性能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ftertheArabconquestofEgyptinA.D640,ArabicbecamethedominantlanguageoftheEgyptians,replacingolderlanguagesand
Historianswishtheycouldwitnesstherealscenesofhistoriceventsbecausetherearesomanymysteriesaboutthem.Theteam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