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admin2009-12-28  33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始于网民关注的“华南虎照”造假案终于有了一审判决结果,近来又有江苏徐州“一夫多妻”区委书记因网友举报落马、“一名刑警队长的《逃亡日记》”帖子通过网络迅速引起关注、山西娄烦尖山铁矿“8·1”特大排土场垮塌事故真相被网络博客曝光……综观这些事件,不禁在喟叹网络力量强大的同时,感到疏通民意表达渠道的紧迫性。
   网络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总体上说是一件好事,它能使民众通过政府设立的渠道无法充分表达的意见得以充分表达,为政府收集民意信息进行有效补充,以便客观全面地评价政府工作。这正是舆论监督的基本功效。
   但网络力量过于强大,也有不利的一面。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在这里,网民可以以实名或匿名形式自由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也正因如此,网络世界的信息良莠杂陈、真假难辨。要从中披沙沥金、求“真”务“实”,需要通过现实世界的“人为”,否则容易出现“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局面。上述几起案例能够借助网络获得关注,要么缘于网民齐心协力伸张正义,要么得益于领导慧眼识“珠”,政府部门过问。但是,这毕竟存有某种侥幸的意味,不能深刻展示出机制的力量,更不能指望成为一种常态。
   网络力量强大,反映出政府设立的民意表达渠道还不够畅通,群众对这些渠道的作用缺乏信任。“华南虎照”案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件一审情况表明,假虎照的出笼,与县、省主管部门个别领导干部企图弄假成真关系密切。这种情况无疑会严重抑制公众通过政府渠道表达民意的热情和信心,转而寄希望于网络,把事情闹大以引起全社会和高层的关注,使有关地方、有关部门无法掩盖。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就是要充分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目前,我国民意表达的渠道不少,但一连串事件通过网络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现实说明,这些渠道都还不够畅通,满足不了群众要求。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疏通民意表达渠道,使群众愿意更多地通过“官方”渠道表达意见,是各级政府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材料2
   国家发改委近日在其网站上开辟“我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专栏,面向全社会征求医改意见和建议。因为此项改革直接关系到广大普通民众的重大切身利益,需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由此可见,中央高度重视79.7%的普通民众对新医改的良好期待,以及对能否避免部门利益主导改革的担心,及时开辟了有利于民意表达的新渠道。
   这些年来,普通民众对一些由少数官员和专家研究决策出台的政策和措施,表示出或多或少的不理解甚至不满意,产生了一定程度被剥夺感和抵触情绪。前一段那个由几个相关部委在秘密状态下搞出的医改新方案,一经媒体披露,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就是例证。
   关于少数人决策必然会导致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由于政策的决策权掌握在少数的“利益共同体”手中,导致了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利益法定化、部门利益国家化、部门利益国际化,借权谋利正使公权部门向自利性组织演变,严重地偏离了社会公正的方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利益被严重忽视,使“抗法”与“上访”不断,威胁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权威。增大了国家的政治风险。
   要解决这些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向我们指明了方向,“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相信,这种制度建设,就是要让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更多、更通畅的表达渠道。让社会各方的利益得到更充分地表达、博弈,以形成一个理性的、合谐的社会。当然,这种制度建设应当是逐步和渐进的。我们应该相信,发改委在网上公开征求医改建议这类的举动,今后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改革开放前二十几年,我们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了。今后几十年,我们不但要让前者继续涌流,也要让民意通过一切通畅渠道充分涌流!
   材料3
   公共政策关乎社会公众利益,直接影响公众生存状况,历来备受各方关注。其出台之前必热论熙熙;出台之时,定纷议攘攘。这些声音实际上都是各个利益群体意见的传达。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本质上就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假若一方声音缺失,政策博弈必然有失公平、公正。
   因此,提供一个让各种意见充分表达的平台,至关重要。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说,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领域中有很多,本来应当是有正常的、合法的渠道让别人去做的事情,结果因为由于不给他们这样一个正常的通道,反而逼迫他们做了一些非法的,或者是一些违规的事情。令人欣慰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与开放的广东,这几年,媒体在许多公共政策正式出炉前,担当起了集聚各方民意的角色,并显得越来越频密、娴熟与自信。洛溪大桥收费问题、广东高考改革问题、广州狗患问题、目前正在报道的广州新医保方案问题……凡此种种,莫不成为媒体话题,引发街谈巷议,各种声音如潮。可以说,由于公共政策的民生性,以关注民生为己任的媒体,早已自觉将其列入信息传播的“议程设置”——这已然构成“广东媒体现象”。
   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个公众话题一旦化为媒体议题,必成社会焦点。也许正是这种“议程设置”的千钧聚焦,其声音才无法为社会忽略,其彰显的舆论与民情,才可能成为决策者决策的参照。事实上,目前广东、广州许多公共政策的出台都吸纳了“媒体民意”。最典型的个案是广州洛溪大桥的收费问题。它画上句号,发端于媒体之舆情,终止于民意之采纳。公共政策变成公众话题,话题声音变成决策参考,公众通过媒体与决策部门的互动,应该说,是越来越紧密了。而社会力量、公众利益等因素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强度越大,其公共性、公平性就越能确保。
   媒体是社会意见的沟通器,也是社会情绪的疏泄器。当今社会利益冲突明显增多,和而不同成为现实选择。媒体积极参与,更有效地反映民意疏导民意形成公意,更有效地促进不同利益群体的妥善协调,推动公共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实际上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从这一意义上说,公共政策的制定如何与媒体互动,是一个恒久的课题。
   材料4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网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同网民进行了网上对话,表明我国领导人的高度开放、诚实与自信。总书记与网民的在线交流,为中国各级官员作出表率。
   网络媒体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在广大中青年人来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已超过了传统媒体。当前网民成分比较复杂,认识能力参差不一,网络媒体上还有谣言和非理性言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情况就更为突出。产生这类问题的多数原因是政府披露信息不及时,群众又急于想知道事件的原委,只好猜测、联想,最终酿成谣言和不健康的情绪。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政府能在第一时间披露信息,造谣的人就少了。
   当前,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官员把互联网作为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广大民众利用网上论坛、聊天室等网络交互平台踊跃参与国家经济及政治生活,各阶层表达不同的诉求,虚拟空间中的“民主”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具有重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互联网维护公众的这些权利是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也给党和政府提升执政能力、推动执政风格的开放带来全新的模式。
   材料5
   2008年1月23日,南京王小姐取款时遗忘了银行卡被盗走1万元。报案后,王小姐从警方那儿看到一陌生男子取款的监控录像。可20多天的等待,案件毫无进展。得知此事后,中华心理教育网和“西祠胡同”共同发出了“网络通缉令”,公布了陌生男子的肖像照片和取款过程。2月25日,该陌生男子因经受不住巨大压力,投案自首。
   2008年10月,有一男子在酒店里对一名女童实施骚扰,在受到女童家长呵斥时居然勃然大怒,狂叫“我是交通部派下来的”,“跟你们市长一样大”,“你们都算个屁”。后经网友“人肉搜索”确认该男子为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林高官”颐指气使的表演,以及他的个人情况等被搬到网上,结果其党内外一切职务被撤销。
   2008年12月,时任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的周久耕,因为声称要坚决打压开发商低价售房,获“史上最牛房管局长”之称。有网友从一张旧照片中发现:这位局长所抽香烟1500元一条,后来查明是公款所购,后因为遭遇“人肉搜索”,周为此被撤职。
   2009年3月20日,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宣布: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将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因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南京市纪检监察部门对网民积极参与、支持反腐工作表示感谢,并认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纪检监察机关了解社情民意、获取案件线索的一种新的形式和渠道。
   2009年1月9日,湖北当阳市荆宜高速管理中心两名保安被人打伤,满嘴酒气的打人者气焰嚣张:“老子是检察长,毛保安算个么子!”有网友通过“人肉搜索”核实其身份,发现施暴者是曾任当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张永成。后经证实,张永成已经调任宜昌检察院工作,该检察院负责人表示调查核实后将严肃处理此事。
   材料6
   据《新京报》19日报道称,徐州已立法禁止该市的网络间“人肉搜索”,报道也透露,该法令将于2009年6月1日执行。
   据了解,徐州市此举是地方政府间第一个对“人肉搜索”进行禁止的政府法令。而对于这一法令,在某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有网友称:“这应该是官方应对‘人肉搜索’的巨大负面作用采取的一个合理手段”,而调查中也发现很多网友对此表示不解:“‘人肉搜索’反映了网民的声音,并非全是无聊之举,徐州此举令人啼笑皆非!”,此外还有更激进的反对言论。
   另据江苏省不具名人大法工委负责人称:“‘人肉搜索’其实就是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或单位信息的行为,而这些信息往往涉及个人隐私,一旦触及这个层面,就违反了法律。”
   近几年“人肉搜索”的几例典型事件,主要都是对违反道德行为的追踪谴责。其中,虽然出现过情况掌握不准而误将无辜公之于众,造成好人的生活和精神受损的事件,但是,从总体效果看,人肉搜索遏制了不道德言行的流行,偶尔还为反贪除腐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此前,据记者了解到,在中国教育部网站中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一社会生活类中,“人肉搜索”居第九。
   材料7
   网络是当前民间舆论最汹涌的场所,这个属性,不因为这些舆论本身的好坏而改变。在许多沟通渠道不畅的时候,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网络空间,本身是可贵的。除非万不得已,这种自由的完整性都应该受到呵护,任何管制看似微小,却都代表一种趋势,即公共权力对于个人舆论表达的压制。
   网络舆论是不完美的,滋生其间的“人肉搜索”便是一个明证。但这种不完美,应该靠舆论自身的生长来解决。那些不够道德、不够善意的舆论,需要通过公益、平等、尊重隐私等价值观念的日益传播而遏制。在其中,惟独公共权力的介入需要警惕。
   在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种趋势:公共权力忍不住想插手民间舆论的管理。而我们认为,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这样的管理越少越好。在民间事务和公共事务中间,应该存在合适的界限。面对民间性质的领域,立法者和政府应该自我节制,而不应该遵从习惯思维的引导,横加干涉。
   无论是纵容“人肉搜索”,还是禁止它,我们都很难喜欢。因为,在这两种看似截然相对的行为背后,闪现着同样的逻辑。
   “人肉搜索”的支持者信奉“以暴治暴”。他们不够宽容,不够客观,不惜以群体的言论暴力,侵犯个人隐私。而用来禁止这一行为的《条例》,则几乎用了同样的方法:不加鉴别、不容商量,并且,不惜以公共权力干涉言论空间。
   为了反对一种危险,我们也许会陷进另一种危险里,这并不是相反的两端,更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生于民间的群体暴力对个人权利的侵害,另一面,则是来自官方的权力对同一领域的威胁。
   材料8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每个人都享有隐私权,理应得到保护。但是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国家工作人员即公务员是公民,但不是一般公民,人们有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批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既然公民有批评、控告、检举官员违法失职的权利,就不可避免要牵涉或暴露官员的隐私。在这里,官员的隐私权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否则世界很多国家也不会制定公开官员个人财产的法律。在我们国家虽然还没有公开官员家庭财产的相关法律,但宪法已经赋予公民检举或揭发官员腐败或“隐私”的权利。
   材料9
   保护个人隐私从来都是不容置疑的,但具体到公共事件中的隐私保护,又是有程度之分和范围之别的。当然,关于具体程度和范围的界定,学界始终存有争议。作为一种网络话语和网络行为方式的“人肉搜索”,本身无所谓好亦无所谓坏——固然可能侵犯他人隐私,但也可以惩恶扬善和反腐败;而有关人肉搜索的争议,本质仍不过是有关隐私保护的争议延续而已。
   相比于网民自我约束的“人肉搜索公约”,地方立法机关的“立法禁止人肉搜索”,不仅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更有悖于网络的常识——网络是开放的和宽广的,人肉搜索岂是一个地方说禁就能禁得住的?徐州以外的网民可不可以继续人肉搜索徐州的人和事?徐州网民可否以外挂等技术手段或者以非发帖方式参与和策动关于徐州的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需要的是规范,妄言取缔或禁止人肉搜索,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伪命题。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一笑置之即可,完全不必过分在意;真正值得关注的,倒是徐州立法机关准备用来惩罚人肉搜索者的惩处措施:半年内禁止计算机上网或停机。这种禁止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暂且不提;单说“禁止上网”的政策本身,我要说,其罪恶至少是十倍于人肉搜索。在网络时代,“禁止上网”所限制的既有公民对公共信息和大事小情的知情权,也有对各种政策方针和公共议题的话语权,还有娱乐权、联络权等等,是对人身自由权利的绝对侵犯。我不认为,地方立法机关,拥有剥夺公民上网自由的权力。
   人肉搜索只是可能侵犯他人隐私,禁止上网则必然侵犯他人自由;人肉搜索有群体暴力可能,禁止上网则是绝对的公权越位。因为参与人肉搜索就禁止其上网,好比因为说话骂人就禁止其用嘴,用钢笔写恐吓信就禁止其用笔,何其荒唐哉!
   材料10
   有人说,“人肉搜索”体现了一种彻底的信息民主,网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信息共享。何况网上搜索大多针对多数网民眼中的“坏人”,似乎也代表着一种道义力量。不过,“人肉搜索”的善良初衷,未必就一定能达到维护道义的目标。尤其是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轻易对当事人下道德判断,进而不顾对方的隐私保护权利,将其姓名、电话、住址、单位、身份证号码等一一公布,就有侵犯公民权益之嫌。比如,最近一名网名“Die豹”的重庆女大学生发表“地震很舒坦”的寻衅言论,被“人肉搜索”出真实的相片、姓名、职业,不得不休学以避压力,就引发了对于新的网络暴力形式的担忧。更进一步说,“人肉搜索”的价值标准,也仅仅是基于一个群体对于另一个人的判断。而自认为真理在握造成“多数人的专制”,其实距现代文明准则愈行愈远,这样的教训,曾经留给我们惨痛的记忆,年轻的网民们也自当引以为鉴。其中的分寸该如何把握,值得搜索发起人、每个参与人,以及相关论坛网站的版主、管理员等三思以自律。
   “人肉搜索”从形式上讲,是一种高于百度、谷歌等机械搜索的智能搜索,也是一种基于大规模、大范围集体协作与共享的网上活动。如果得到正确的引领,可起扬善之功,比如锁定造谣生事的小人,也可以找寻震后失散的亲友们、稀有血型的匹配者……如果缺乏法律约束和健康引导,其为虐之害也不容小觑。网络舆论空间每天都在发展,如何及时科学有效地加以引导,应是一个与时俱进地加以应对的课题。
   材料11
   今年1月1日,在一些网站几乎同步出现了一条名为“人肉搜索公约1.0Beta版”的帖子。发帖者称此公约的制定是为了加强网络公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加深人们对人肉搜索正确定义的理解,使人肉搜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一公约虽只有8条,却也透露出网络社会里网民可贵的公民意识和自治精神。在转型过程中,被遮蔽日久的公民精神正在由内及外地复苏。“不求最好,但求最肉”的人肉搜索诞生,并历经“虐猫门”、“铜须门”、“辱师门”之后,已隐然成为网络监督利器。举凡“虎照门”、“深圳怪叔叔”,“南京周至尊”以及“出国考察门”等,人肉搜索均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网络发言的便捷,事实上使那些原本属于个体的公民言论得以凝聚,从而构成影响巨大的“网络事件”,公民经由“人肉搜索”获得了某种组织化。
   毋庸置疑,人肉搜索一直在道德与法律的牵引下游走在合法与违法之间。以人肉搜索成功揭弊的监督事件来证明其利,和以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的个案来证明其弊,都欠缺足够的说服力。人肉搜索只是一个工具,用之得当,则利大于弊;用之不当,则弊大于利。
   要让人肉搜索真正实现扬善惩恶,就得倚重于网民的自治,而不是全部依赖于行政干预。从该公约的内容来看,无论是“维护网络和谐”的宗旨,还是“对他人暴露隐私尽力保护,保证不在公共场所公布他人隐私”的自我限定,虽需与法律进一步相契合,但也要看到这种自我救赎正是人肉搜索能够继续存在,并朝正确的方向前进的重要保障。
   人肉搜索公约的出台,还可视为方兴未艾的网络民主的一次操练。据发帖人yule介绍,此公约综合了各方网友的不同意见,“Beta版”显然类似于“立法草案”,发帖者的用意并不在于以一张帖子来为人肉搜索建规立制,而在于以一个“草案”为基本,来更广泛地征求网络民意,以便将“1.0Beta版”早日升级为“1.0正式版”。
   “人肉搜索公约”当然并非尽善尽美。“1.0Beta版”这饶有网络特色的版本说明也预告了它还有着广阔的升级空间。至于有网友表示公约“只能靠自律而没有外在的强制约束力,是否真能为时下日渐泛滥的人肉搜索行动做出规范,实在值得怀疑。”笔者认为这种怀疑过于忧心了。
   人肉搜索其实从来不缺外在约束。以媒体热炒的“人肉搜索第一案”为例,被网友人肉搜索的王菲以泄露个人隐私为由将三家网站所属单位告上法庭。这在法律性质上,与网下的侵犯隐私权案件并没有两样,不同的只是侵权的媒介。网络上的个人隐私当然是个人隐私权的应有内容。在网络上侵犯个人的隐私权,仍然受民事法律的调整。法院必须也只能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来判明事实,定分止争。现实社会中的法律规则,其实就是“人肉搜索”不得不遵循的“外在的强制约束力”。
   我们并不缺少这种外在的强制约束力,我们也不需要超出法律之外的行政强制力;而网民自治的每一步,都需要公权力的尊重和引导。
   材料12
   专家意见:“搜索”有价值法规待完善
   据新华社电(记者蔡玉高)记者13日从南京市纪委获悉,此前被免职的南京江宁区原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因涉嫌严重违纪,已被江宁区纪委立案调查。2月13日晚,《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夏教授表示,周久耕事件有一定标本意义。
   夏学銮说,一般的“人肉搜索”是去搜索当事的“人”,而对于周久耕的“人肉搜索”,则是在明确他身份的情况下,去搜索他生活中的细节:抽天价烟、戴天价表。
   夏学銮表示,“人肉搜索”给舆论监督工作带来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也能为(相关部门)发现一些犯罪行为提供线索。关键是要解决“人肉搜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除了靠网民自律和自身素质提高外,网络法规也应该有所完善。
   材料13
   6月9日,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说,由政府出资提供过滤软件供社会免费使用是国际通行做法,目的就是为防止未成年人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位负责人说,应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师生、学生家长的要求,该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历经测试、评审等环节,最终确定“金惠堵截黄色图像及不良信息专家系统”和“花季护航上网管理软件”两款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产品中标。
   工信部称,经过测试及推广应用,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已有106家网站提供“绿坝”软件下载;完成了全国36个省区市20967所校园的安装使用工作,总装机数量达到261.8万台。对1016位用户进行的抽查表明,用户普遍对软件的效果表示满意。网上论坛共征集到1813份有效用户反馈,92%的用户认为有必要通过政府采购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供社会免费使用以净化网络环境,70%以上的用户对软件表示满意。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绿坝”产品的有效识别率超过90%。考虑到不同层次用户的实际情况,“绿坝”软件运行环境对计算机配置要求低于目前市场主流产品,并可由用户自行选择安装与否,同时对用户上网行为不进行任何监控,也不搜集任何用户信息。
   工信部通知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个人电脑也要有隐私权”。对此,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马光远表示,“家里是否上锁是我的自由”,在行使统一的要求时,应该有法律依据。而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吕京建也认为,要让社会普遍使用一种电脑软件,应该公开听证。
   马光远说,个人电脑属于私密领域,虽然软件商强调软件可自行卸载,但这并不成为要求所有电脑统一安装的依据,“家长担心孩子上黄色网站无可厚非,但是我可以自行去安装相应软件,并不需要国家统一帮我安好”。如果是成年人自己使用电脑,(统一安装过滤软件),难免会有时刻被监控的感觉。

选项

答案网络媒体作为民意表达的新渠道,正在成为民意表达的工具、遏制某些利益团体侵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具;另一方面网络媒体正在成为政府收集民意信息的有效补充,在当前民意表达渠道还不够畅通、群众对传统民意表达渠道缺乏信任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官员越来越多地把互联网作为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具有重大作用;同时,网络还是民主建设的新途径。 网络媒体的作用并不能取代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的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制度建设的目的就是让社会各方的利益得到更充分地表达、博弈,形成一个理性的、合谐的社会。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h8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