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王某欲杀害张某,但又不想自己动手。所以就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吓唬他,结果李某向张某开枪,但由于瞄的不准,打死了张某身边的钱某。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王某欲杀害张某,但又不想自己动手。所以就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吓唬他,结果李某向张某开枪,但由于瞄的不准,打死了张某身边的钱某。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min
2015-09-30
53
问题
王某欲杀害张某,但又不想自己动手。所以就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吓唬他,结果李某向张某开枪,但由于瞄的不准,打死了张某身边的钱某。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
B,D
解析
首先,由于王某的行为基于杀人故意,李某的行为则基于过失,二人之间缺乏意思联络,所以不构成共同犯罪。其次,在这种利用他人过失行为实施犯罪的情形下,可适用间接正犯理论,即将李某视为王某犯罪的工具,如此则李某的行为可被视为王某的行为。那么李某的行为导致了意外结果,也就相当于王某自己的行为导致了意外结果,王某自然应当对其承担责任。最后,尽管出现了打击错误,但这种事实认识错误并没有跨越构成要件,所以依照刑法理论并不会影响刑事责任的承担,王某在杀“人”故意的支配下利用李某的行为成功杀死了一个“人”,已经满足了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所以在本案中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所以应当选B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HA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王某是一个汽车修配厂的车间工人,由于家境贫寒,心理失衡,欲报复社会。2002年2月某日晚上在亲戚家喝酒后,无证驾驶一辆汽车上了路,借着酒性接连撞伤行人数人,在其他行人呼喊、阻拦下仍然不停车,继续开车撞人,结果撞上路边电话亭,店主受重伤,王某本人也受伤。该案
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一审公诉案件时,审判长在开庭审理前应当完成下列哪一工作?
涉嫌抢劫罪的张某在审查起诉期间准备委托辩护人,下列人员中,谁可以接受委托作他的辩护人?
某区公安分局以沈某收购赃物为由,拟对沈某处以1000元罚款。该分局向沈某送达了听证告知书,告知其可以在3日内提出听证申请,沈某遂提出听证要求。次日,该分局在未进行听证的情况下向沈某送达1000元罚款决定。沈某申请复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张某段某两人持枪一起去谋杀马某,见马某后两人同时开枪,张某击中马某心脏而段某击中马某右臂,马某当场死亡,该案中,下列哪几种说法正确?()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处罚,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乙的孙子丙因涉嫌抢劫被刑拘。乙托甲设法使丙脱罪,并承诺事成后付其10万元。甲与公安局副局长丁早年认识,但多年未见面。甲托丁对丙作无罪处理,丁不同意,甲便以揭发隐私要挟,丁被迫按甲的要求处理案件。后甲收到乙10万元现金。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胡某是一名检察员;在人民检察院工作期间刚刚办理完毕一件故意杀人案的审查起诉工作后就被调入同级人民法院工作。恰好其曾经办理过的那件故意杀人案被移送至该法院审判。胡某所在庭的庭长认为胡某熟悉此案,于是让其参与了此案的审判。问: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简述连续犯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优先发展()事业。
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为了合理地分担风险责任,定义投标截止日期前第28天为基准日,从此日期起至( )止的期间内,有经验承包商在投标阶段不能合理预见的风险归业主承担。
AVERAGEIF(range,criteria,average_range)用于所有单元格的算术平均值。()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的是()。
下列食物经过人体口腔能够初步消化的是: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波斯纳等人曾经做过字母的视觉匹配和名称匹配的实验。他们的实验采用两种实验方法,让被试辨别两个字母是否相同。一个是同一性匹配,即两个字母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如A、A;一个是命名匹配,即两个字母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如A、a,两个字母的呈
上海博物馆展出一件铜镜——“透光镜”,它是西汉时期的珍品,直径为11.5厘米。
Themillionsofcalculationsinvolved,hadtheybeendonebyhand,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怕早就失去了所有价值)bythetimetheywerefi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