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某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最后一次讲演》的两个环节,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导入环节: 教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礼堂,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李夫人悲泣地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泣不成声。一千多名听众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

admin2020-02-16  28

问题 阅读某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最后一次讲演》的两个环节,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导入环节:
教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礼堂,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李夫人悲泣地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泣不成声。一千多名听众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歪戴礼帽的特务不顾纠察队的一再制止,在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闻一多先生本来不准备讲话,看到这种情况,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走上讲台……
同学们在课前录制了模仿闻一多先生演讲的视频,下面我们一边播放视频,同学们一边在书上标记出你感受最深刻的词句,同时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遇到该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掌。
拓展环节:
教师在总结了本文的学习之后,选取了以下文本,进行了拓展阅读。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底梦,
烧沸世人底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问题:
评析“导入环节”的优缺点,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选项

答案优点: ①介绍文本相关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学情境,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情基调。 ②播放学生自己录制的演讲视频,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唤起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情感共鸣。 ③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自主标记印象深刻的词句,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缺点及改进建议: ①教师介绍文本背景资料之后,直接播放学生课前录制的视频,教学过渡生硬。应适当加一些过渡语,如“有同学在预习了本篇文章后,颇有感触,想再现当时的情景”,使教学内容连贯起来。 ②初中生对于李公朴事件的特定历史背景了解较少,对于闻一多先生演讲时的激愤之情共情能力较弱,演讲时的表情、动作及情感表达可能不够到位,将此视频播放给全班学生作为阅读参照,容易使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模仿演讲。 ③在观看视频时要求学生“遇到该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掌”,没有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鼓掌的自由和情感的个性化表达。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r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