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admin2010-06-17  34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封建迷信,披上“时尚”、“现代”外衣在校园卷土重来
   一个用线头千缠百绕而成的小人偶,竟成了少年儿童诅咒他人的对象。最近,福建泉州市民林女士意外发现还在上初中的女儿竟通过“往线人心口扎针”来诅咒他人时,痛心地通过媒体向社会求助,呼吁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迷信问题。据了解,拥有这种称作“巫毒娃娃”小人偶的中小学生并不在少数,很多学生都借“巫毒娃娃”或发泄自己的仇恨、或表达对某人的爱意又或是祈求健康、快乐等等。令人寒心的是,正是一些商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堂而皇之地公开出售“巫毒娃娃”,助长了这一迷信玩具在学生中的流行。
   网络算命在青少年群体中也相当流行。北京某中专女生王某近日向记者透露了这么一桩烦心事:她前段时间认识了一名很优秀的男生张某,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彼此都印象不错,可就在王某认为两人的关系会更进一步时,张某却询问起王某的生辰八字、血型和星座,说是要上网算算两人是否般配,最后能不能走到一起。张某还告诉王某自己从初中开始就相信网络占卜,网上算命很准,自己已经“灵验”过很多次。最终,某占卜网站得出两人不适合在一起的“定论”,对此深信不疑的张某随即开始疏远王某……
   相关调查报告频频证实中小学生中的“现代迷信”现象:一份以北京初高中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显示,沉迷于网络算命的学生占40%;来自重庆青少年教育办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重庆中学生超过一半的人信“命运”;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和中国无神论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点相信”、“很相信”网上算命的中学生,分别达41%和5%。此外,还有11%的中学生表示遇见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定依据。
   而据另一项调查显示,66.5%的中学生最初接触网上算命都是“觉得好玩”,然后逐渐上瘾的。
                                  谁该对青少年迷信盛行负责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沈湘平副教授认为,目前青少年迷信盛行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来自网络等传播媒介的不良影响;另一个因素则是多元文化带来的评判标准的模糊。
   沈副教授指出,荒诞的神话影视、网络占卜、描写神秘和超自然的报刊书籍……太多的易于滋长孩子迷信思想的东西充斥在青少年周围,别说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就是部分成年人也被蒙骗其中。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一些无法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的答案,他们往往求助于网络、电视、报刊书籍,而这些传播媒介中不乏一些宣扬迷信和伪科学的糟粕,加之一些迷信是与小游戏等联系在一起的,对青少年有较强的吸引力,青少年就更加难以辨别了。
   “多元文化并存的大背景下,科学与迷信、正确与错误标准产生了模糊。”沈湘平说,在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随着人与人交往空间的持续扩大,交往方式的增多,人们对彼此、对事物的宽容意识也开始增加,一些迷信活动被当作个人的兴趣、信仰和隐私来加以看待,从而模糊了是非标准,也助长了迷信的盛行。
   同时,沈湘平认为,有的青少年虽然表面上参与了一些迷信活动,但只是当作一种娱乐、游戏,不能称作真正的迷信,所以也要注意区分真正的迷信与娱乐。
   一些青少年教育学专家认为,迷信特别是网络迷信容易在青少年中流行,与青少年自身的心理不成熟有一定关系。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渴求获得知识和认识新鲜事物;同时,青少年时期也是他们辨识能力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心理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盲目崇拜、模仿,易受多元价值取向影响、情绪化和经验不足等方面。在纷繁复杂的事物面前,青少年往往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
   北京某中学团委书记李老师告诉记者,他在初二年级某班发现,班上很多学生脖子上都戴了玉佩之类的“护身符”。经询问得知,这些学生很多都是在得知其他学生佩戴了以后,觉得很“酷”,而且觉得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才跟风购买的,有的还买来作为礼物刻上名字送给其他同学。李老师说,这种盲目模仿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模仿明星祈祷、许愿、看手相等等。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选项

答案 用八荣八耻教育青少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现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高尚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八荣八耻”,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们要以此经常对照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当前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非常及时。我们必须在关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有规范,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都要旗帜鲜明。要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道德观,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对于引导人民,尤其是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社会风范,具有重大意义。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所有青少年的头脑中扎下根。 近几年,我国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抓得比较紧,但是不讲科学的现象仍然存在。了解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我们就要反对封建迷信,反对愚昧无知,反对蛮干瞎干。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奉献更多寓教于乐的作品给青少年。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到我市的高仁林、陈先岩、朱快乐、“二妹子”民兵班、吴杰,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我们致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当前,在树立荣辱观、加强道德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现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树立新时期的道德现,必须将“八荣八耻”走进内心,融化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锤炼,为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尽职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38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