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59题)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59题)
admin
2018-06-29
73
问题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59题)
选项
A、甲犯重婚罪和虐待罪,数罪并罚后也可能适用缓刑
B、乙犯遗弃罪被判处管制1年,即使犯罪情节轻微,也不能宣告缓刑
C、丙犯绑架罪但有立功情节,即使该罪的法定最低刑为5年有期徒刑,也可能适用缓刑
D、丁17岁时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3岁时又犯伪证罪,仍有可能适用缓刑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缓刑的适用。《刑法》第72条第1款规定:“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因此,即使行为人遭受数罪并罚的处罚,只要最终的宣告刑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都可能被宣告缓刑。所以A项说法正确。B项中对管制不存在也不需要缓刑,所以B项说法正确。虽然绑架罪法定最低刑为5年,但行为人有立功表现,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行为人将获得低于5年的宣告刑,如果最终结果在3年以下,则仍然可以适用缓刑,所以C项说法正确。虽然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但是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那么D项中的丁因为第一次犯罪时不满18周岁,因而第二次犯罪不成立累犯,仍然可以被宣告缓刑。所以D项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M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某日,甲到乙家,发现乙家徒四壁。见桌上一块玉坠,断定是不值钱的仿制品,甲便顺手拿走。后甲对丙谎称玉坠乃秦代文物,值5万元。丙以3万元买下。经鉴定乃清代玉坠.市值59000元。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卷二第6题
卫生防疫站对王某经营的餐馆进行卫生检查,发现厨师在操作间未戴帽子,备用餐具有油腻及小飞虫,当场制作了检查笔录。两天后对王某处以200元罚款。王某不服向法院起诉,卫生防疫站向法院提供了检查笔录。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
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6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2003年卷二第5题)
郑某因某厂欠缴其社会养老保险费,向区社保局投诉。2004年9月22日,该局向该厂送达《决定书》,要求为郑某缴纳养老保险费1万元。同月30日,该局向郑某送达告知书,称其举报一事属实,并要求他缴纳养老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2,000元。郑某不服区社保局的《决定
所判刑罚既需要法院执行,又需要公安机关执行的罪犯是:
某中级法院的主审法官甲收受故意杀人案被告人乙的家属现金1万元后,伪造乙防卫过当、自首的证据,欺骗该院审判委员会,导致原本可能被判死刑的乙最终仅被判处3年徒刑。对甲应当以何罪论处?()(2008年卷二第20题)
李某花3000元购得摩托车一辆。半年后。其友王某提出借用摩托车,李同意。王某借用数周不还.李某碍于情面,一直未讨还。某晚.李某乘王某家无人.将摩托车推回。次日,王某将摩托车丢失之事告诉李某,并提出用4000元予以赔偿。李某故意隐瞒真情,称:“你要赔就赔吧。
随机试题
石决明、珍珠母功效的共同点有
某男,54岁,2小时前因家事不和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为隐痛呈阵发性,现已发作3次,每次持续数分钟。伴脘腹胀闷,嗳气则舒。诊见,时时叹息,苔薄白,脉细弦。若病人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则应
问卷问题设计的好坏,关系到能否收集到准确可靠的调查数据。问卷的问题设计一般应符合哪些要求
关于工程网络计划的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1月5日,A公司签发一张金额栏为空白的转账支票,向乙商店购买一批货物,鉴于A公司当时在开户银行的账户上只有2万元的存款,因此A公司出票时另行记载付款日期为11月25日。当日乙商店补记上确切的金额为6万元。11月8日,乙商店与丙公司在买卖合同中将该转账支票
次数分布数列各组频率之和应( )。
下列统计指标不能用来衡量证券投资的风险的是()。
群体决策的缺点包括()。
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李娜说,作为一个科学家,她知道没有一个科学家喜欢朦胧诗,而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擅长逻辑思维。因此,至少有些喜欢朦胧诗的人不擅长逻辑思维。以下哪项是对李娜的推理的最恰当评价?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