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清代河南巡府叶存仁离职时,僚属为避人耳目,便在深更半夜用小舟为其馈赠金银首饰等大批礼品,叶存仁见状,既不想私藏暗吞,可送礼者是自己昔日的旧僚下属,又不愿生推硬挡,便灵机一动,挥诗巧妙拒绝,其诗文如下:“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

admin2022-09-29  34

问题 材料一  清代河南巡府叶存仁离职时,僚属为避人耳目,便在深更半夜用小舟为其馈赠金银首饰等大批礼品,叶存仁见状,既不想私藏暗吞,可送礼者是自己昔日的旧僚下属,又不愿生推硬挡,便灵机一动,挥诗巧妙拒绝,其诗文如下:“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材料二  2014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3085起,处理71748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646人。这些官员几乎全部“牺牲”在“暗室”。
    材料三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将“慎独”升为共产党员的必备“美德”,强调认真修养。
    阅读上述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选项

答案 “畏己知”是一种境界 “畏己知”,作为反腐倡廉名训为历史推崇沿用。誉称“千古一廉”的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离职时,僚属为避人耳目,便在深更半夜用小船为他送来大批礼品。叶存仁不想私藏暗吞,又不愿生推硬挡,就挥诗巧妙拒绝,其诗文如下:“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畏己知”深刻体现了这位巡抚的人生操守,对我们贯彻中央《廉政准则》、拒腐防变不乏借鉴意义。“畏己知”确是一种境界。 “畏己知”是一种自律境界。“畏已知”是内在追求的自律,“畏人知”是外部约束的他律。二者对清正廉洁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从辩证法看,“畏人知”属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处于被动地位,是不得已而为之;“畏己知"属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主动自觉行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为“畏己知”是发展变化的首位原因,是遏腐保廉的最高境界。官员在有监督下“畏人知”而不越“雷池”,固然不易;在无监督下“畏己知”而自律,则更难能可贵。 “畏己知”是一种慎独境界。《礼记》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为独处隐微,更要谨慎自持,清廉无邪。官员活动多处“朝外、人外、日外”,独而不廉更须“畏己知”。凡清官廉士,无不视慎独为躬身力践的生命境界。然而,当前不少官员独而不慎。中纪委统计,2014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了大批官员,这些官员几乎全部“牺牲”在“暗室”。后人哀之,岂可不鉴之?要常修慎独之德。德乃慎独之要本,非德无以畏己知。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将“慎独”上升为共产党员的必备“美德”,强调认真“修养”。东汉东莱太守杨震公务途经昌邑县,曾受杨荐官县令王密赠送十金,并说“幕夜无人知”。杨震拒礼之胜,就胜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的慎独之德。有了德养,即便独隐,亦可感到“人在做,天在看”,因而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 “畏己知”是一种忧患境界。伟业成于忧患意识,忧患源于畏己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个政党、一名官员辉煌灿烂之时,危及这种局面的隐患也在悄悄滋生,关键在于能否“畏己知”、常忧患。因此,党的十七大将“增强忧患意识”列为“四个一定要”之首。增强忧患意识,首要的在于常忧骄奢所忽之患。“患生骄奢,祸起所忽。”远华特大走私犯赖昌星就说:“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一些官员面对灯红酒绿,不能自持,居功自傲,奢靡无度,最终的结果往往是阴沟里翻船。正如杜荀鹤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Rel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