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明太祖既定江左,鉴前代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迨末年颁《祖训》,乃定为十有二监及各司局,稍称备员矣。然定制,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尝镌铁牌置宫门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明太祖既定江左,鉴前代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迨末年颁《祖训》,乃定为十有二监及各司局,稍称备员矣。然定制,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尝镌铁牌置宫门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admin
2019-04-23
76
问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明太祖既定江左,鉴前代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迨末年颁《祖训》,乃定为十有二监及各司局,稍称备员矣。然定制,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尝镌铁牌置宫门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建文帝嗣位,御内臣益严,诏出外稍不法,许有司械闻。及燕师逼江北,内臣多逃入其军,漏朝廷虚实。文皇以为忠于己,而狗儿辈复以军功得幸,即位后遂多所委任……三年,遣太监郑和帅舟师下西洋……十八年置东厂,令刺事。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一一《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明代阉宦之祸酷矣,然非诸党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叶以前,士大夫知重名节,虽以王振、汪直之横,党与未盛。至刘瑾窃权,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迨神宗末年,讹言朋兴,群相敌仇,门户之争固结而不可解。……而遗孽余烬,终以覆国。庄烈帝之定逆案也,以其事付大学士韩爌等,因慨然太息日:“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痛乎哉,患得患失之鄙夫,其流毒诚无所穷极也。
一一《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四《阉党》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什么样的史实?
选项
答案
材料反映了有明一代宦官专权的趋势愈演愈烈。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jP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八九年原则】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世界通史真题;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世界史真题;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世界史综合真题
【北庭都护府】中国社科院2014年中国边疆史基础真题
【侨置】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北京史复试真题;北京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
【黄埔军校】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复试真题;河北大学2015年历史学基础真题;黑龙江大学2015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历史学综合真题
论述自袁世凯废除议会至曹锟贿选。共和体制之于民初政治的历史意义。(南开大学2014年中国历史真题)
简述日本幕藩体制的特征。(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世界史综合真题)
列举中国近代史五种史料。并简评之。(南京大学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日本“二二六”事件
“二战”中,未参加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国家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二:斯
随机试题
肺胀早期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甲厂因急需柴油,与乙厂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双方商定,乙厂在一个月内筹集0号或10号柴油20吨供给甲厂,每吨单价为1300元;合同生效后,甲厂按合同约定支付了1万元定金。乙厂也在合同生效后的第20天,依约定向甲厂发运了0号柴油20吨。因当时气温下降,0号柴油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项目具有的属性是()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向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优先股股息在当年未能足额分派时,能在以后年度补发的优先股,称为()
传统绘画风格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影响___________,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就是水墨画对国产动画电影所作的___________,这不仅是中国民族风格的体现,也是世界动画界的一次___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8年陕西省第58题】甲、乙、丙、丁四人比赛乒乓球,规定每两人之间均要赛一场,结果甲胜丁,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那么丁胜了多少场?
“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这是()。
内呼吸是指( )
1993年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修宪建议,形成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2383名全国人大代表签名,以代表提案的方式向会议主席团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议案”,会议主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