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结合你读过的书谈谈全球史和世界史的异同。(四川大学2016年世界通史真题)
结合你读过的书谈谈全球史和世界史的异同。(四川大学2016年世界通史真题)
admin
2018-07-05
90
问题
结合你读过的书谈谈全球史和世界史的异同。(四川大学2016年世界通史真题)
选项
答案
西方史学流脉中的“世界史”是一种“新史学”,它指20世纪60年代兴起、90年代风靡的一个历史学新分支,在很大程度上同义于“全球史”。“世界史”或“全球史”只是20世纪西方“新史学”中的一个流派,是历史学大家庭中一个新的分支,它填补了有“史”以来历史学几乎没有意识到的一个空间,即横向的空间,因此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 (一)由于对“世界史”的理解不同,人们做“世界史”的路径也不同。西方史学传统中一直有“世界史”,而写史的方法基本上采取叠加的手段。英国历史学家马丁.吉尔伯特的著作《二十世纪世界史》就是事件叠加的一个例证,美国作者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的《世界,一部历史》则是现象叠加的典型。无论哪种叠加,其实都是用纵向的视野观察历史,这是一种层叠的结构,表达的是纵向的因果关系。但新的“世界史”即“全球史”却对历史进行横向的观察,表达横向的因果关系,强调横向的关系与互动,所以它在对历史进行诠释时往往以横向素材为依据,这是新“世界史”最大的特点。 (二)新“世界史”或“全球史”有其明显的优点:它跳出民族国家的历史写整体的历史,试图纠正纵向历史常有的缺点,即把完整的历史分隔成一块一块,破坏了历史的完整性。它填补了以往历史中未曾注意的内容即互动与关系,揭示人类历史中横向的因素,尤其是跨地区的横向因素,这是对历史编纂的重大贡献。它试图揭示地区与地区、事件与事件、时间与时间、现象与现象之间的横向逻辑,开辟了与层叠的历史完全不同的平铺视野,丰富了历史的内涵。它还力图否定西方中心论和一切其他中心论,在全球化时代尝试编写“全球史”。 (三)“全球史”有明显的缺陷,即在书写横向历史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抛弃了纵向历史,结果从纵向的偏颇转移到横向的偏颇,比如在“全球史”一些代表性学者的作品中,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内容如民族国家、工业革命等很少或不被提起,甚至连这些字眼都不出现。进而,扬弃民族国家历史的立场有可能被某种意识形态所利用,为否定民族国家的当代合理性提供历史学依据。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qX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1923年鲁尔危机期间,德国政府的对应政策是()。
()一书对日月食的记录非常翔实,最早的一次是鲁隐公三年二月(公元前720年2月20日)的日全食,比西方的记录早了130多年。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瓦窑堡会议
种姓制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设置春官、夏官等四辅官,命其详看奏章、协赞政务。次年,又仿宋制设立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这些是后来()的雏形。
论述地理环境对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王国维有一论断:“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你如何看待?
随机试题
vmax=(gRφ)1/2m/s。()
硫酸镁滴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等。
回归系数b的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
高危妊娠的正确描述是
甲公司与乙公司发生纠纷向工商局申请公开乙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该局公开了乙公司的名称、注册号、住所、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但对经营范围、从业人数、注册资本等信息拒绝公开。甲公司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关于此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甲公司系玉米新品种“中科1号”的权利人,该品种的育种完成日为2010年12月18日,申请日为2011年2月7日,初步审查合格公告日为2011年6月12日,授权日为2012年11月18日。甲公司经营的“中科1号”玉米杂交种因品种优良、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
1980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揭开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新序幕。()
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计为: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额最大的年份是:
有人提出,应当把“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理由是,一个没有孝心、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忠诚地为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呢?我不赞同这种观点。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的思想意识怎么能停留在封建时代呢?选拔官员要考查其“德、勤、能、绩”,我赞同应当把
公寓住户设法减少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费的努力是不明智的。因为,对于住户来说,物业管理费少交1元,但为了应付因物业管理质量下降而付出的费用很可能是3元、4元甚至更多。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