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自考
结合“陈奂生系列”论述高晓声的创作特点。
结合“陈奂生系列”论述高晓声的创作特点。
admin
2017-05-12
57
问题
结合“陈奂生系列”论述高晓声的创作特点。
选项
答案
高晓声的创作特点: (1)高晓声的乡土题材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独树一帜,由《“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 业》、《陈奂生出国》等所构成的“陈奂生系列”小说是其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作品,这些小说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深刻揭示了造成他们心酸命运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等深层根源,形象地显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苦难。高晓声塑造的陈奂生农民形象,恰好构成了中国农民从民主革命到80年代的命运变迁和灵魂的演进史,这不仅是现实主义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其小说在思想主题方面的深刻之处。 (2)高晓声的小说坚持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他以深刻的“探求者”的眼光,塑造了一批被称为”中国农民的灵魂”的人物形象。《“漏斗户”主》中的陈奂生是以满足一家人的基本生存作为自己最高愿望的底层农民,而其勤勉一生,却仍然食不果腹,只是在实行了新的政策后,才摆脱了几十年的穷困与饥饿。陈奂生的性格特点在《陈奂生上城》中得到最为集中的展示,小说在真实反映农民物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极其敏锐地表现了他们在物质生活改善之后精神面貌所发生的变化。在后来的几篇“陈奂生系列”小说中,作家始终将笔墨集中于刻画人物的精神、性格。就作家对陈奂生这个形象的主体姿态来看,他显然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来进行写作的。 (3)高晓声的创作手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但更是“寓洋于土,土洋结合”,采用“中西合璧”式的艺术手法,成功借用西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细致入微地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路历程,且把它们与人物的活动、故事情节紧密结合。 (4)高晓声的小说基本上以情节的自然发展为线索但也并非全然按照时空顺序,有时也采用类似于“意识流”的时空跳跃与切入。《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在招待所醒来之后作者所运用的补叙和回忆便是如此。 (5)在人物刻画上,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个性化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如《“漏斗户”主》末尾陈奂生百感交集的泪水和《陈奂生上城》中的他在招待所房间的举动及其付款时的著名细节。其次,作者还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另外,人物之间以及人物自身的前后对比、心理描写的细致生动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6)高晓声的小说语言富于幽默感,主要是通过大词小用等方法来实现的,如陈奂生的“侦察有没有他想买的帽子”等。 由于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于其家乡武进,又极善于吸收鲜活的群众语言,因此,他的语言极富乡土气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wfx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库文史类分类
0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史类
相关试题推荐
在EXCEL中,可以作为操作数据的是()
加密是把数据转换成不可读的形式,并在必要时再转换回来,以保证只有______才能阅读该信息。
在新闻写作、公文写作中,作者面对客观信息时是纯客观的。
不同的评论者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写作文学评论时,体现出的思想观念是一样的。
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评论。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1000字。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
作家是天生的,是一种幸运的降临,所以一般人没有必要努力训练写作。
简述《草叶集》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简述《悭吝人》选文的艺术特色。
《雷雨》的中心人物是()
下列属于“伤痕文学”的代表作的有()
随机试题
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400ml全血制备)用于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时,残余白细胞量应为
下列关于胆汁溶菌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高度在10m以内,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在山坡整体稳定情况下()。
《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中的风险控制指标标准不包括()。
某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在体育课上进行单双杠学习训练,体育教师因为临时有事,在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示范和讲解的情况下就离开了操场,使得学生王某因为动作不规范而造成一只胳膊骨折。对学生王某所受伤害应承担责任的是()
学习完四则运算之后,学生能够到模拟商店自助购物。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任务在认知目标分类中属于()。
中世纪阿拉伯人有许多古希腊文手稿。当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把它们译成阿拉伯语。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对亚里士多德的《诗论》非常感兴趣,这种兴趣很明显不被阿拉伯诗人所分享,因为一个对《诗论》感兴趣的诗人一定想读荷马的诗,亚里士多德本人就经常引用荷马的诗。但是,荷马的
Manyusefultoolsandtechniquesareusedindevelopingschedule.()isaschedulenetworkanalysistechniquethatmodifiesthe
有关连编应用程序,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最新回复
(
0
)